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性质
1949年12月23日开始,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的正确结合。必须坚决正确地招待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会议代表。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2023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内容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
教育系统要在认识上找差距,在工作上找短板,在措施上找弱项,在落实上找问题,在安全上找盲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一是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使命意识。要把握大势、胸怀大局、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必然性,自觉服从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强化宗旨意识。要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三是推进改革成果系统集成,强化协同意识。
要善于从整体上看待和理解问题,善于从系统的观点和结构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以更宽广的视野来深化协同。四是切实推动实际问题解决,强化担当意识。要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打破思维定势和工作套路,找到真正的问题,创造性应对问题。五是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强化风险意识。要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树立底线思维,掌握战略主动,提高应急处突能力,筑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铜墙铁壁”。
三、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概要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四、2023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解读
要在总结学徒制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破除政府部门间的政策壁垒,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将现代学徒制培养统一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大力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学徒制。一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二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三要大力推进教学模式内容方式改革。
五、1920年德国全国教育会议的基本任务和措施
德国内务部部长科赫在1920年6月召开的全德教育会议上做出明确阐述:培养民族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集体精神,加强集体力量;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容忍精神。
为更好地完成这一教育任务,科赫强调德国必须建立大量的统一学校,并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实施相应的改革
六、2023全国教育大会讲话内容全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