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雍正得到的历史评价
功绩: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亏空严重。雍正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有
1,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
2,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
3,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
4,为提高军务效率,设立军机处,使得皇权集中达到顶峰。
5,为避免出现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6,实行摊丁入亩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也充实了国库
7,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8,开放洋禁,
9,勤于政事。雍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在位12年8个月里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年之中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会休息。而且每天的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主要过失: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雍正朝大兴文字狱,如谢济世案、陆生楠案曾静、吕留良案屈大均案等,屠杀了很多文人,给文化事业发展造成破坏。此外,为加强自己的统治,对兄弟刻薄寡恩,许多兄弟或者被杀,或者被削爵夺籍,得善终者很少。
清世宗勤于政务,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一定成效,对清代历史发展有一定贡献。但他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这是他性格的弱点,从而容易得罪很多官僚阶级。同时,也正是因为他的严厉统治和超乎寻常的努力当中大清帝国逐渐走向鼎盛,也才为康乾盛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雍正王朝哪个方面最强
在我看来首先就是演员的人选。焦晃当时60岁,已经退休,扮演的晚年康熙,年纪相仿,非常贴切生动,将康熙恩威并施、睿智果断的一代圣君刻画得入木三分;国家一级演员唐国强将一个认真有谋、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中兴之主边演绎得淋漓尽致,拿捏精准。
其次,其台词也极为精妙妥帖,推敲入理,整部电视剧让人看了叹为观止,回味无穷。
三、历史上对雍正的评价
雍正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有
1,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
2,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
3,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
4,为提高军务效率,设立军机处,使得皇权集中达到顶峰。
5,为避免出现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6,实行摊丁入亩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也充实了国库
7,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8,开放洋禁,
9,勤于政事。
四、南怀瑾对雍正的评价
南怀瑾先生对雍正皇帝的评价很高,他说:
清朝入关定鼎八十年后,有了一位文学词章并不亚于任何一位翰林进士,谈禅说道,并不逊于禅门宗师的雍正皇帝。他的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内肃权贵,不避亲疏。外立纲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当然可使内外肃穆,谁敢与之抗衡。一般评论,便只能说雍正犹如汉代的文(汉文帝)景(汉景帝),过于忮刻而己。但他对用人之道,却真能实践“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原则。换言之,他在需要外派整治事功的人才,“宁可用黠而能者,不肯用愚而廉者”。如果学问好、有品德,如张廷玉等人,始终就给以高位,留置内廷。出身功名不高,但的确别有才能,如田文镜、李卫等人,便委以重任外放。至于科名循序渐进的人,虽词章华丽,也只能位任文员,安置在翰林馆职而已。雍正在十三年中,得以坐镇京畿,背靠漠北的满蒙,右握西北,左揽东南;西南有事,只需一个能臣,一旅雄兵,便可唾手而定。他是真实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如果以“修身、齐家、治国”之道来说,他确是做到了如《诗经》所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了。但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道来说,他却落于“静虑而后能得”的窠臼,对于“亲民”而“止于至善”的外用(王)的实际,难免自有遗憾之处。明儒兼通佛道的洪自诚说得对:“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雍正即位以后的禅病,正陷在过于练达而又曲谨的漩涡中而不自觉。
五、雍正是封建社会权力的巅峰吗
代表封建社会权力巅峰的行政人,莫过于皇帝。雍正是大清入关第三代皇帝,当然代表封建社会权力巅峰。
上天赋予了大清皇权,取代大明坐了天下。而大清接连出了三个有为的皇帝,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共统治大清一百多年,其中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十三年,乾隆六十年。
雍正承上启下,励精图治,为乾隆盛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