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姓埋名的两弹一星科学家
王淦昌
当年,“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来到高原工作的时候已经54岁,为了保密,他为自己取名“王京”。这位当年已经是国内外知名的核物理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抱着“我愿以身许国”豪情壮志,隐姓埋名,在基地整整工作了17年,当他离开基地的时候,已经是71岁的华发老人。
二、罗布泊原子科学家是谁
程开甲院士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震惊世界。这也意味着,核基地技术负责人程开甲提出的原子弹塔爆方案,获得了圆满成功。在程开甲的研究和领导下,基地研究所研制的1700多台仪器全部拿到了数据。
这时,他已经在戈壁深处隐姓埋名了数年。
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据中国科学院介绍,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
上世纪60年代,程开甲建立发展了我国核爆炸理论,系统阐明了大气层核爆炸和地下核爆炸过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并在历次核试验中不断验证完善,成为我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和效应研究的重要依据。
在同事回忆中,程开甲数学功底非常强,说事不是随口说,而是靠数学和物理公式的计算。靠着计算,他在国内首次计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温度和压力,还研究出了炸弹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部机理,在原子弹开拓性研究中功勋卓著。
上世纪80年代,程开甲又开创了我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领域。在他的领导下,我国系统开展了核爆辐射环境、电子元器件与系统的抗辐射加固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利用核试验提供的辐射场进行辐射效应和加固方法的研究。
在程开甲的指导下,我国建设了先进的实验模拟条件,自行设计、建造出了核辐射模拟设施,开展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促进了我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提升我国战略武器的生存与突防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没有带过兵的程开甲,却被称为“中国核司令”。数十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带出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累计培养出10位院士,以及40多位将军。
三、科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1924生人,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四、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
1、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是邓稼先,邓稼先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2、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邓稼先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零6个月、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4、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5、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6、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7、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8、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扩展资料:
1、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他的祖国中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2、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3、1996年7月29日,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中国政府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他对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郑重声明:“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这标志着中国终于和其他核大国一样,跨过了原子弹、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禁试等四个阶段,进入了实验室模拟的自由天空。
五、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意思
这句话是一个谚语,意味着做一些具有大影响的事情,但不希望被公之于众,因此需要隐姓埋名,不留姓名。这个谚语可以运用在许多不同的场合,例如说一个投资家在暗中投资了一项非常大的计划,但是不希望公开自己的身份,就可以说他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个谚语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但也提醒人们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