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区各部门针对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的措施有哪些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区、各部门针对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的措施有:先期处置、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性公共事件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急速爆发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危机。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和非常规性三个特点。
二、医务人员如何履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责
临床医务人员是公众健康的“守门人”,是疾病监测的前哨和法定传染病的责任人报告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由于多数病人到医疗机构求医而发现的,因此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参与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定。
2、有效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职责:
医疗机构是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哨点。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现3例以上症状相似的不明原因疾病的病例,经过初步了解发现病例间存在内在关联,需要考虑存在不明原因疾病的突发,建议开展报病。如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如果临床医生未报病时,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提醒医生报病。
3、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进行报告和订正、补报: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4、参与事件的处理
(1)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与病人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2)协助对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协助对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3)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的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4)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5)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大面积消毒,人员要隔离。
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紧急情况下,必须考虑人员安全和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损失。同时,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组织协调和应急处理。要分析和评估风险,并根据情况制定应对计划。在处理过程中,要及时发布信息,避免恐慌和传谣。最后,要做好事后总结和改进,以便更好地应对类似事件。
五、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一般原则
1.严格依法办事处理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必须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应强调应急任务而违规操作。同时,要运用法律武器,对任何干扰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调查处理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处罚,以保证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为了减少盲目性,防止各行其是和蛮干,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应急处理队伍的行为,严格依法办事。要通过平时检查和演练,熟悉和掌握相关法规及其技术方案、操作规程,为现场处理的合法性、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应急处理通常事件紧,要求高,需要投入多方面的人力、物力以及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反应迅速、决策快捷、指挥有效。
3.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处理重大疫情和中毒污染事故往往涉及多部门、多单位,因此必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急救和采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公安部门负责做好现场的治安保卫,封锁疫区,疏散人员,对拒绝隔离治疗的患者和中毒患者采取必要的措施;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组织药品器械的生产和供应:供水部门负责落实消除水污染的应急措施;环卫部门负责及时清运疫区的垃圾、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被污染的环境和水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等等。
4.熟悉掌握现场检测检验技术应急处理人员应熟悉掌握测试技术和采样技术,应急队伍应配备快速检测食物中毒、饮水污染及常见化学毒物的仪器,并保证检测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六、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处置流程顺序
1.0突发性事件处理流程
1.1迅速报告:发生事件后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经请示后报110处置(紧急情况下可先报110),同时按程序向当地相关部门和主管部门逐级报告。
1.2现场处置: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应迅速赶到现场,判明情况,做出紧急部署。各组迅速到位,按责任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1.3现场维护:组织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劝阻围观群,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控制局面。
1.4按警并引导进入现场:敏于观察,注意发现问题,配合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开展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
1.5做好接待、安抚工作:按规定与来访者对话,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稳定情绪,正面引导,积极化解矛盾,将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6加强信息收集: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1.7处理善后:成立善后工作小组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积极消防机关工作。
2.0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处理。
2.1立即报告主管部门。
2.2如火势较大,迅速拨打“119”报警,报警时讲清楚起火方位、名称、地点、火警情况及由何种物质引起的火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