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芜湖南陵历史上有什么杰出的人)

一、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看守所具体地址请各位帮帮忙,谢谢

南陵县南面,318国道往青阳方向,具体位置在园艺场崇岭山,离县城5KM

二、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有几个高中部,都是叫什么名字,有多少人

安徽省南陵中学,翠英园中学,博文中学,南陵三中。

没有四中了,四中散了。安徽省南陵中学简称南中,是南陵县最好的高中,在皖南八校中也排名靠前,在校人数最多,师资力量较好,硬件设施很好,平均每个班七八十人,平均每届二三十个班。翠英园每个班五六十个吧,不清楚。每届十几个班。南陵三中又称家发中学,在校人数较少。

三、芜湖南陵地图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十大旅游景点1.大浦乡村世界AAAA

南陵大浦水利风景区位于芜湖市南陵县,距南陵县城20公里,距芜湖市城区15公里,依托林都圩和浦西湖、池湖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7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心一带五区”,即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环湖生态景观带、高科技农业生……

2.丫山花海石林AAAA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境内,是安徽“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景点之一,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丫山花海石林在长江南岸,地处铜陵、池州、芜湖三市交界处。风景区面积约为20余平方公里,景色十分秀丽。区内有形态各异的奇峰60余座,如丫字峰、美人峰、狮子峰、蝙蝠峰等;也有……

3.小格里森林公园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当年唐代诗人李白游览于此,被眼前的青山绿水、秀美风光所陶醉,欣然在南陵县烟墩镇小格里写下了这一名诗佳句。南陵县烟墩镇位处沿江平原向皖南山区过渡之中间地带,西北部属低山丘陵,东南属九华山余脉……

4.乌霞洞

在距县城15公里的省道南(陵)铜(陵)路边的马仁山的山腰,有一座乌霞古寺。寺院后的石壁上,有一处闻名遐迩的乌霞洞。乌霞洞,又名五霞洞,俗称乌鸦洞,系本县风景名胜,为《中国名胜辞典》所收录。乌霞洞山势环抱,曲径幽雅。处悬岩峭壁之下,周围奇峰陡峭,怪石嶙峋,芳草幽……

5.牯牛山城址

牯牛山城址编号:7-0194-1-194年代:西周至春秋类型:古遗址所在地: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简介:牯牛山城址位于南陵县城东3千米的石铺乡先进村,北面紧依318国道,西南靠邻205国道。1985年发现。1986年秋,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对遗址进行详细探……

6.奎湖

奎湖位于南陵县北面,紧依205国道,距芜湖市仅16公里,总面积近700公顷,为芜湖市最大的湖泊。“三国”时期,奎潭湖曾是南陵首任县令周瑜训练水师的重要场所,东吴名将黄盖之墓位于湖测,其人文景观丰富。奎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拥有绚丽……

7.乌霞风景区

乌霞风景区在距南陵县城15公里的省道南(陵)铜(陵)路边的马仁山的山腰,有一座乌霞古寺。寺院后的石壁上,有一处闻名遐迩的乌霞洞。乌霞洞“山势环抱,曲径幽雅,处悬崖峭壁之下”(《中国名胜辞典》载)。

四、李白去过的南陵指哪里

安徽南陵。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米市主产地,李白在此留下千古诗篇。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百科全书不是只有云南石林,还有南陵丫山石林,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石林景观

五、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新陶自然村批准规划了么什么时候开始拆迁

估计这个提问的比较早,现在已经拆迁了

六、芜湖南陵历史上有什么杰出的人

楼上的都不看看是历史人物就瞎回答何琦(约302~384),字万伦,本邑西乡人。出身于东晋世宦之家,祖父何龛为后将军,父何阜任淮南内史,堂弟何充官至司空。琦以孝义著称,14岁丧父,哀伤憔悴。初为宣城郡主簿,继补泾县县令,后封陵阳候。母死,抚棺号哭,悲恸泣血,遂不愿为官,隐居不交人事,躭玩典籍。司徒王导爱其才,推为参军不就。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征为博士,亦被婉言谢绝。至简文帝咸安元年(371年),朝廷诏为参军,仍称疾固辞不行。琦为东晋著名历史学者,好古博识,常以述作为事。晚年隐居朗陵山(今县城西15公里),潜心钻研典籍,著书立说。所著《三国评论》百余篇,《晋书·何琦传》、《隋书·经籍志》均有著录。琦布衣蔬食,以琴棋自娱,终年82岁。祀孝子祠,祭久不绝。张乔(约825~890),本邑人,晚唐以擅长律诗著称。少与许棠受业于尚书薛能门下。咸通年间,与许棠、俞坦之、剧燕、任涛、张蟾、郑谷、李栖远、李昌符等被称为“诗坛十哲”。咸通十二年(871年)乔与宣城许棠同赴京兆府参试。主考李频以棠久困考场,首荐之,故棠中进士而乔名落孙山。乔在《送许棠及第归》一诗中写道:“傍人贺及第,独自却沾襟”。其师薛能以诗怜乔曰:“何事尽参差,惜哉吾子诗”。乾符四年(877年),黄巢起义军在南陵大败唐军。乔罢举遂隐居九华山,与伍乔、顾云、殷文圭、杜荀鹤、许棠辈互相题咏,栖老山林。终其一生未中进士,今存诗二卷,载《全唐诗》。徐(责力)(1055~1134),字元功,今南陵家发乡徐家桥人。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以进士授吴江县尉。后迁建平知县,复入任广陵申王王府记室参军。哲宗见其文,颇赞赏,欲召为左右史,未及行,崩。徽宗立,擢宝文阁待制兼侍讲,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渐得徽宗信任。徽宗尝对责力言:“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直,朕所倚赖”。不久,迁给事中,授翰林学士。乃上疏陈时要、任贤、求谏、选用、破朋党、明功罪等事,并草诏参订国史。徐责力任桂州教授时,奉命随军征交趾,山高路险,瘴气逼人,民夫不堪其苦,途中逃亡者甚众。转运使捕千余人,使责力仗之。责力不忍,乃据理力争,终使逃亡者免于刑仗。责力任通州(州治今江苏省南通市)通判,值海堤久废失修,海潮泛滥,田园尽没,房屋倾圮,乡民流离失所,饿死者甚众。睹此情,不辞辛劳,亲自率领堤卒,指挥民工,筑堤固防,为民造福。许梦熊许梦熊(生卒年不详),号印峰,南陵池湖(今黄塘乡)人。家贫好学,平日汲水亦置书于桔槔(提水工具)间吟诵,夜间攻读无灯火,则燃竹以代之。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被大学士张居正选为进士,累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许游宦数十年,无中人之产,不畏权贵,刚正不阿。初授浙江仁和知县,因顶撞显贵新郑王而被改授福建福清知县。福清地处海滨,常遭倭寇骚扰。前任知县方被倭寇逐走,新郑王使许继任,实欲借此加以构陷。许到职后,“宽输便民,革税通商,筑堡防边,兵民赖之。尤振兴文教,建号舍,置学田,令诸生诵读其中”。值戚继光领军入闽肃清倭寇,为许治福清创造了安定条件。许在福清两年,政通人和,县民安居乐业,为此闽志将许列为名宦。后转任湖广宜都知县,时大学士张居正居首辅有年,因治理居功而堵塞言路。许乃乘张奔丧回故里之机,从容规劝张广开言路,张感而采纳。不久调京任工部都水司主事,督理易州厂务,抗疏请革惜薪司中官常例以苏商困。坐谴,补德州同知。后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上《筹边策》,为台臣所攻,降茶陵州同知。吏部察其诬,转顺天府制,移户部主事。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神宗迷信炼丹,道师张国祥,威势显赫,位在六卿之右。许乃上疏请求崇正学,斥邪道,以“忤旨”罪被免职回乡。沈尧中(生卒年不详),字执甫,号瀛台,浙江嘉兴人,进士出身。明万历八年(1580年),任南陵知县。在任6年,对南陵建筑、教育、文化、水利多有贡献。沈炼(1552~1619),原名宗炼,字南麓,本县环溪若坑(今三里镇吕山若坑)人。自幼聪慧,勤读诗书。年稍长,尤爱习武事,好读兵书,注重韬略。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考中武举,授宁国府宣州卫镇抚。不数年,晋为宣武将军,转升北直天津游击。刘有源刘有源(生卒年不详),字仲开,号工峰,南陵黄塘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次年登进士,以联第名闻遐迩。始任浙江西安知县,减轻赋役,注重地方建设,以功授贵州道御史,因居父母丧,未到任。万历四十六年,补湖广道御史。时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刘为国殷忧,上书极谏云:“保邦治乱,莫急于用人。今宜朝上夕下,若复经年累月,玩(怠废)为常,臣恐天下事不待智者而知其终也”。神宗不省,仍以玩乐为事。继又就“边事日坏,请饷莫应”,复上措置军饷一疏,亦石沉大海,毫无反应,终致明亡。盛此公(1597~1638),名于斯,南陵县奎湖盛村人。青年时,家庭富有,藏书甚多,知识渊博。年长,漫游金陵与扬州结交名士。遇石屋道人,授以《白猿经》,乃细读揣摩,苦练剑击;继又读《荆轲传》,深慕荆之为人。后被人诈骗,困而归,家计益落。明代以八股文取士,不准许发挥个人见解。而此公喜用语体,时有新意,故“不中有司尺度”。屡试不中,贫病交加,诗文中多伤时愤世之言。秦仁管(生卒年不详),字凯人,号塞斋,奎湖人。父凤仪,明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以教授生徒为业,著述颇丰,曾参与编纂《南陵县志》。仁管与弟才管随父学习,兄弟友让,刻苦自励,均工诗文。清顺治四年(1647年),兄弟二人同登进士,并官户部主事,诚为乡里之盛事。仁管喜游山水,常偕友泛湖登山。今存《游工山》、《奎湖》等诗,不仅描绘了故乡山水的秀丽,而且记载了它们的历史变迁,为难得的史料。《奎湖》序载:“湖滨村落参差,桑麻被野。汲者、灌者、罟且钓者靡不毕集。然初固逝水也。何一化(生卒年不详),南陵人,字生伯,号瑟斋,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拔贡,为清初安徽较有影响的诗人。幼家贫,好学不倦,爱读唐诗,尤推崇王维与李白。为人旷达豪放,淡于仕途。才思敏捷,文章洒笔千言,诗赋挥毫立就。县北龙会桥上有文澜亭,高数丈,时已将倾,何乃募资三十金将亭修葺一新,作《文澜亭赋》洋洋数千言,为邑人传诵不已。汪越(?~1724),南陵人,字季超,一字师退,初字卓人,号大农山人。本姓王,曾祖渭嗣母家改姓汪。清初著名的史学家。约生于清康熙初年,幼家贫,体弱多病。笃志于学,喜习文史,尤精通史学。在乡设馆授徒,茹苦自甘。评选古今文,能“钩元提要,多前人所未发者”。太多太多列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