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指出郑和成功七下西洋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一、郑和船队怎么保持淡水

郑和船队在海上航行时,需要保持足够的淡水供应,以满足船员的生活和饮水需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来保持淡水:

1.贮存淡水:船队会在船舱内安装淡水贮存设备,如水罐或水桶,用来存储足够的淡水供应。这些贮存设备需要经常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密封性和卫生。

2.船上淡化设备:一些大型船只可能装备有淡化设备,用于将海水转化为淡水。这些设备通常利用蒸发、冷凝或反渗透等技术来去除海水中的盐分,从而产生可用的淡水供应。

3.水槽补给:当郑和船队靠岸或停靠在港口时,可以利用岸边的淡水供应设施进行补给。这通常需要与当地港口或陆地基础设施进行协调和安排。

4.雨水收集: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船舶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作为淡水资源。这可以通过船上的收集设备和贮存装置来实现。

在保持淡水的同时,郑和船队也需要关注水的卫生安全和质量,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处理,确保船员健康和航行安全。

二、郑和下西洋的不利条件

要了解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弊端就要从最后为什么取消了下西洋这个明朝最大的外交活动!

从公元1405年起,之后的29年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明史》中明确记载着郑和下西洋的明确原因“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下西洋所带的强烈政治属性决定了他本身是以完成统治者所下达的命令为主要目的。

而两大目的之一的寻找建文皇帝,那是谁?那是永乐皇帝亲手从他手头抢过来的皇位,当时南方还有许多建文旧党,为了抓捕到自己皇位的最大威胁花多少银子都是值得的。

另一个就是耀兵异欲,那就需要一支强大的远航海兵部队,需要大量钱财打造。最重要的是示中国富强,所以船上还带着大量昂贵手工艺品去交好海外国家。

所以出现经济上的亏空,投入与回报的不对称性造成了最后决定放弃出海。

这也就引发了郑和下西洋为中国遗留下来最大的弊处。

这场盛大的外交活动最后以国家入不敷出收尾,使明朝统治者内部记下了一个非常古板的印象,出海只是劳民伤财,更加确信了自己闭关锁国的政策。

从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止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诞生。

阶层未曾变化导致思想文化上又使中国儒生进入了更加固步自封的研究经史子集中去,没能结合西方不断兴起的先进科学理论,最终进入了一个儒家空前繁荣,却又未曾突破儒家的思想产生。

三、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积极、消极两方面

1、郑和下西洋在国内的影响在南洋、印度洋沿岸,开拓了愈来愈多的海外市场。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官私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的迅速发展。郑和下西洋加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2、郑和下西洋在国外的影响郑和下西洋为亚非国际间和平局势的建立,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为发展中国与亚非诸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互交流,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东南亚有些国家,甚至由于受到郑和的影响,形成了新的风俗习惯。

3、郑和下西洋对华侨开发南洋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完全打通了由中国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在海外建立起中国的威望,为华侨开发南洋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水平,对南洋各国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反面影响;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但成本太大了。是导致明朝后期国力衰弱的直接原因。

四、指出郑和成功七下西洋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郑和下西洋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励精图治,农业经济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元末时江南地区已有相当规模的海船建造业,到明初更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官营造船业,除南京龙江宝船厂外,在苏州、松江、镇江等地均设有官厂。

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

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也有较大的需求。

五、郑和下西洋起止年代

郑和下西洋起于1405年6月止于1430年

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下西洋的时间分别为:1405年6月、1407年10月13日、1409年10月、1413年11月、1417年6月、1421年3月3日、1430年。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郑和下西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远到达过东非、红海,共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六、郑和下西洋知识点

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前提条件:明朝初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雄厚,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基础。

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指南针。

目的: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