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曼罗兰十大经典名句
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罗曼·罗兰
世故是一层铁甲,它或许可以保护我们,使我们不致受伤;但它也限制了我们的行动,使我们负担沉重而脚步蹒跚,失去冲力,以致一事无成。——[法国]罗曼·罗兰
玩笑也得看时间和地点;应该严肃的时候,我会严肃得像只驴子。不过人有时候会露马脚,驴子也忍不住喊叫。——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罗曼罗兰
有理想的人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黑境中看到光明。因为他人逆境只是过渡,黑暗也只是一时的过程。——罗兰
一人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罗曼曼兰
勇敢地走你自身认为正确合理的道路。——罗曼·罗兰《母与子》
每一种爱情必有它精神的本质,一种本质鲜花怒放,另一种本质就枯萎了。肉体之爱不需要互相尊重的爱情不能贬低为单纯的享乐。——罗曼罗兰
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希望至少是穷人易得的快乐。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罗曼·罗兰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无俗的人,那是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白了少年头,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未老先丧生。罗曼·罗兰
二、罗曼罗兰所说的人的品格
人的品格特别重要,正如法国的罗曼.罗兰所说的:人的品格特别重要,正如大树的根,没有了根就没有枝繁叶茂。
品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ǐngé。谓品性;性格。也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物品的质量、规格等。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
人的品格其实很重要的,人在工作当中,需要人的品格,非常的端正才能正确的做事判断和让你的合作者相信你是可以一个信任,所以人的品质是在工作当中,与合作者的合作当中都是非常重要,与朋友之间的相处,朋友也会看到你个人的品格修养,这样判断是否和你交真正的朋友,你是否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在他困难的时候,能否帮助他,这都是一个人品格修养的重要表现。
所以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是否高尚的话,决定你身边的人对你的态度,决定你事业的发展,也决定生活的快不快乐,因为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朋友。
即如罗曼罗兰所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三、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关于理想
罗曼·罗兰结果两次婚。他的第一个妻子是巴黎名教授勃莱亚之女克洛蒂尔特。克洛蒂尔特是一个富家千金,当时两人结合的时候,是一段富家千金爱上一位穷书生的故事,在巴黎成为了一段佳话。起初,两人的感情生活十分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出现了一些裂痕。
造成裂痕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罗曼·罗兰的外省人身份。他初来乍到,在巴黎城内根本无法立足,他所创作的作品,也很少被人赏识。每一次都是在他妻子的帮助下,他才能得到一些表现的机会。尽管如此,罗曼·罗兰还是有许多作品不能被发表,这让罗曼·罗兰十分苦恼。
而克洛蒂尔特并非反对罗曼·罗兰的创作,只不过她一直认为,只有被别人认可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关于这个问题,两人开始了无休无止的争吵,最终因为意见无法达成共识,决定介绍他们长达8年的婚姻。
离婚后,起初一段时间罗曼·罗兰到处碰壁,但渐渐地,他从艰难的生活中汲取了许多灵感,激发他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小说。1915年,罗曼·罗兰的这部小说,终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他一生创作的巅峰。
关于罗曼罗兰的爱情故事
和罗曼·罗兰结婚的第一个姑娘名叫洛蒂尔特,她是巴黎的一位著名教授的女儿,父亲是在巴黎教授语言文学。当时的罗曼·罗兰尚未成名,只不过是一位从外地来到巴黎奋力拼搏的穷酸书生。但是出人意料的,两人竟走到了一起。洛蒂尔特和罗曼·罗兰爱情成为了当时巴黎社交界的一段佳话。
洛蒂尔特也起来也算是一位富家千金,她擅长交际,经常出入于一些社交场合。而罗曼·罗兰则继续为他的事业而拼搏奋斗。刚刚结婚之处,洛蒂尔特和罗曼·罗兰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但逐渐的,两个人竟起了一些隔阂。原因是尚未成名的罗曼·罗兰在物质上无法满足这位富家千金的要求。
虽然当时的罗曼·罗兰已经获得了教师的资格,偶尔也写一些文章发表,但在收入方面,只能够勉强维持生计。而事实上,他写的大部分戏剧作品,都无法得到出版商的认可。相反,还要是他妻子的帮助下,他的作品也有可能被搬上舞台。
为此,洛蒂尔特和罗曼·罗兰进行了几次谈话,洛蒂尔特的观点为不被人认可的作品都是无价值的,而罗曼·罗兰则坚持文艺创作。因此他们的感情出现了裂痕。1901年,洛蒂尔特和罗曼·罗兰爱情终于走到了尽头,两人离婚后各奔东西。从此,罗曼·罗兰被潜心创作其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多夫》。1915年,他以此书被评为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的第二个妻子是俄国人,当时他旅居苏联,在苏联长期逗留,因此认识了一名名叫玛丽·库达切娃的俄国妇女。不久之后,两人结婚。这段婚姻,伴随着罗曼·罗兰终身,直到其去世。
关于罗曼罗兰的思想
在初期,罗曼·罗兰的思想基础建立在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之上,他将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看作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在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之中,都无不在朝着这方面进取,渴望着能将这些思想付诸实施。
除了受到启蒙运动的启发,罗曼·罗兰的这一思想,还来自于宗教。他认为“神”、“真”、“爱”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必定的联系,同时也有主次之分。他认为“神”是缔造一切的主要根源,而神的灵光无所不在,即体现在人的心理上和自然上,从而创造出如“真”、“爱”这样的思想。而“真”、“爱”正是神的主旨体现。
罗曼·罗兰的思想在当时是极其赋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他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太过于理想化。而实际上,他所谓的理想,在当时的法国已经成为了一纸空文,因此他所谓的理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罗曼·罗兰的思想代表着小资产阶级知识者的阶级意识。第三,过于神论化。他将由、平等、博爱归功于神的仁慈和恩赐,成为了形而上学式的引申。
四、罗曼罗兰是当代名人吗
罗曼罗兰是当代名人。罗曼·罗兰,男,(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出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897年,在《巴黎杂志》上发表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及上演他最初创作的两部悲剧《阿尔特》与《狼》。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作《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1944年12月30日逝世。
五、罗曼罗兰最主要的两篇长篇小说
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
《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
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194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六、罗曼罗兰十大金言
1.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2.要珍重新生的一天。不要想一年后、十年以后的事情。想今天吧。不要空谈理论。一切理论,你看,即使是谈道德的,也不是好东西,都是愚蠢的,有害的。不要勉强生活。今天就该好好活下去。要珍重每一天。要爱每一天,尊重每一天,千万不要糟蹋一天,不要妨碍开花结果。要爱像今天这样灰暗苦闷的日子。——罗曼·罗兰
3.人是不能要怎么就怎么的。志愿和生活根本是两件事,别难过了。最要紧是不要灰心,继续抱住志愿,继续活下去。其余的就不由我们做主了。——罗曼·罗兰
4.倘使活着不是为了纠正我们的错误,克服我们的偏见,扩大我们的思想与心胸,那么活着又有什么用了。——罗曼·罗兰
5.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在不幸的时候回忆起幸福的日子;对于柔软的心灵来说,最不幸的莫过于体验到一次幸福的滋味!——罗曼·罗兰
6.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熟前,是被灌满了各种谎言,他成熟的第一步,就是呕吐,把这些谎言都吐出来。——罗曼·罗兰
7.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罗曼·罗兰
8.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罗曼·罗兰
9.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的时间所湮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罗曼·罗兰
10.失败可以锻炼一般优秀的人物:它挑出一批心灵,把纯洁的和强壮的放在一边,使它们变得更纯洁更强壮;但它把其余的心灵加速它们的堕落,或是斩断它们飞跃的力量。——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