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振宁和李政道谁更有名
杨振宁确实比李政道声誉更大。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完成了“宇称不守恒”,仅仅凭借这项贡献,就立即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杨武之李政道的关系
杨振宁与李政道这对“好基友”本来关系非常亲密,保持了十几年亦师亦友关系,二人认识时杨振宁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小有名气的研究生了,论辈分杨振宁是李政道的学长。
三、杨振宁与李政道***谁的贡献更大
杨振宁
确实比李政道声誉更大。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完成了“宇称不守恒”,仅仅凭借这项贡献,就立即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吴健雄也应该同时获奖,可是由于她是一个女性,被遭遇了性别偏见……所以很遗憾。“宇称不守恒”是很重要的发现,推翻了科学界30年的共识。为了争夺这项发现的“第一人”,李政道和杨振宁有了一些矛盾。但是,我们现在基本可以肯定,当时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不能独立做出这项贡献,离开谁都不行,至于谁是“第一”并不特别重要。
四、杜聿明的女婿李政道
杜聿明的女婿不是李政道,而是杨振宁。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的华人诺奖得主之一。
五、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伙买车故事
应该这么理解,首先三人已经决定去哪里,怎么去了,然后杨才提出这个方案。
车是李的,如果是李不想,其他两人以此方案邀请李,则杨精明,以最小化付出达成自己利益。如果三个人都想去,杨提出这个方案,则是君子所为,主动帮李分担。但李还觉得杨精明,是内心觉得自己出车,其他应该将两个人分担,是自己斤斤计较。
我更愿意站杨,因为这并不能说明人品不好,纵有利己成分,也是有度的。但反观李,无论何种情况,事后算账,量小非君子。
六、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提出什么理论
杨振宁与李政道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各种因素之后,大胆地断言:γ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后来被称为K介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的运动规律却不一定完全相同,通俗地说,这两个相同的粒子如果互相照镜子的话,它们的衰变方式在镜子里和镜子外居然不一样!用科学语言来说,“θ-γ”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的。
在最初,“θ-γ”粒子只是被作为一个特殊例外,人们还是不愿意放弃整体微观粒子世界的宇称守恒。此后不久,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用一个巧妙的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从此,“宇称不守恒”才真正被承认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