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怎样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一、整理小学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加减乘除及分数、小数、尺度量和时间量等方面。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包括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读写。加减乘除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需要掌握运算法则、口算技巧、练习速度与正确性。

小学阶段还需要学习分数、小数的概念与计算,学会尺度量和时间量,认识货币单位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掌握好数学基本概念,必须进行大量而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在将来的学习中更加容易地应用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原始概念有哪些

加数+加数=和,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一减数=差,差十减数=被减数。……

三、怎样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二、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 三、概念的练习宜生动有趣

四、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共有六种,分别为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课堂讨论法,动手操作法。

五、小学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

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六、小学数学课堂怎样选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因人而异,没有定式,需要探讨和实践,总结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自己十年的学习与实践,构建了几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学指导型教学模式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达标、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让学生在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后,通过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及习题训练等途径取得知识及能力信息,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具体模式如下:快乐导入--揭示目标--出示提纲--自学解疑--精炼矫正--自评总结―作业巩固。

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前部分是概念,法则等,后部分是运用前面的概念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有足够的自学交流和作业时间。

二、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验证,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技能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教学过程。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试一试,不怕出错误,使更多的学生尽快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一)情景导入──教师全面进行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一些铺垫,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中生疑的兴趣,并进行大胆猜想。

(二)自主探索──满足学生的要求并给他们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解疑,让学生去观察,实验,探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认识事物的发展。

(三)巩固发现──让学生将探究所学知识予以巩固,发现规律,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再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强化体验得出的新知。

(四)评价体验──教师高度概括学生本堂课体验,探究的结论,表扬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五)布置作业──布置精心设计的作业题与思考题,激发学生解疑的兴趣。

三、动手实践型教学模式

动手实践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学合作、学记录、学习克服困难的毅力。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去做,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做。

动手实践式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一)导入新课──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二)初学新知──让学生以相同的志趣为基础自由组成研究小组,有目的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

(三)掌握新知──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引导学生找出错误,进行提示,帮助学生思维整理。

(四)巩固新知──学生记录活动过程或结论,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或进行争论,从而巩固新学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再发现问题,继续解决问题。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能力培养关系密切,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性得到提高。以上只是浅显的归纳,以后会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摸索适合于新理念的更新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