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对韩非和李斯评价(荀子是不是李斯的老师啊)

一、荀子真的是韩非和李斯的老师吗

荀子真的是韩非和李斯的老师。

韩非,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人,韩釐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深爱韩国,但不被韩王重视。入秦后陈书秦王攻赵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其报复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

二、荀子是不是李斯的老师啊

荀子是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虽然是儒家学派,但是在倡导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出生,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名况,字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三、为什么说荀子 学者之文

学者陈平原称《荀子》一书为“学者之文”。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令。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兰陵县有荀子墓)。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如何评价李斯这个人

李斯为秦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政治上李斯建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稳定。另外李斯建议离间六国,最终实现了天下的统一,推动了历史向前的车轮。

在经济上,李斯建议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实现了整个国家货币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改变了一直以来货币混乱的局面。这些都促进了历史的发展,是时代的进步。

李斯在后期的时候与赵高合谋,杀死本该继承皇位的公子扶苏,将秦二世胡亥推上了皇位。最终造成秦国灭亡。另外秦始皇焚书坑儒也与李斯有一定的关系,李斯嫉妒韩非子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所以想尽方法在始皇帝面前说韩非子的坏话,最终韩非子被杀。

五、荀子徒弟排名

荀子的弟子有毛亨、浮丘伯、韩非、李斯、陆贾、公孙尼子、张苍、陈嚣。

1、毛亨:战国末年鲁国人,隐居今沧州市河间市,整理《诗经》。

2、浮丘伯:齐国思想家,楚元王刘交的老师。

3、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名非,韩国人,著有《韩非子》。

4、李斯:法家思想,楚国人,吕不韦门客,丞相。

5、陆贾: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著有《新语》。

6、公孙尼子:乃荀子弟子,有《公孙尼子》二十八篇。

7、张苍:西汉初丞相,活了一百多岁,整理了《九章算术》,弟子贾谊(思想家)。

8、陈嚣(xiāo):西汉扬州人,孝成皇帝刘骜的老师,官至太中大夫。

六、韩非子与李斯是什么关系

韩非与李斯都曾是儒学大师荀子的学生,二人皆为荀子门下的得意弟子,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学生时期的他们亦敌亦友,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之中也培养出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结束学生时期后,出身贵族的韩非心念故国,毅然投身于报效韩国的漫漫长路之中。而李斯没有显赫的家室,仅凭自己的执念四处游说,望得此赏识之人的引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斯有幸得到秦王的重用,官拜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