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的下一句(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什么)

一、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两字表达的情感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二、何当共剪西窗烛剪烛是什么意思

剪烛-释义:意思是剪掉多余的烛芯来维持明亮的照明。

“何当共剪西窗烛”意思就是: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

语出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什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的憧憬。

五、李商隐为什么要“何当共剪西窗烛”而不是剪东窗烛或剪北窗烛呢

这个话题主要看窗户与季节的关系,有春夏秋冬,就有东南西北,一一对应。

东窗。东窗属春,是暖意。文同《东窗》“东窗日已满,犹托隐囊眠。”陆游《东窗》“东窗且复焚香坐,闲看微云自卷舒。”

但东窗也有不好的意思,就是容易出事,古人说“东窗”宜密谋造反,滋生恶念。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卷四记载:相传秦桧杀岳飞时,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密谋策划。后来秦桧死了,在地狱里受尽千般苦。其妻王氏便给他做道场,叫道士到阴曹探访。秦桧对道士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元代孔文卿依此传说作杂剧《秦太师东窗事犯》,昆剧《疯僧扫秦》是据其第二折改编的。

南窗。南窗属夏,主炎热。宋曹勋《冲啬书事》“山居终日不开门,室有南窗气自温。”宋陈著《到西山怀赵景文》“晓日南窗一暖烘,采薇人去与谁同。”其实中国传统建筑,窗户多朝南,南窗也泛指窗户。陆游《入省》“今朝凉冷文书少,隐几南窗听转雷。”

西窗属秋,主凉爽。宋邵雍《不寝》“西窗明月中,数叶芭蕉影。”宋方岳《以梅送王尉》“夜寒梦到西窗竹,明月一床冰一壶。”

西窗还有一个含义西”宜挑灯夜读,剪烛谈情。”白居易《对琴酒》“西窗明且暖,晚坐卷书帷。”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一出,“西窗剪烛”成为夫妻夜读的固定意象了。宋连文凤《中秋夜坐》“寂寞无如此夜坐,西窗剪烛读离骚。”元钱应庚《八声甘州和邵复孺》“西窗夜,待剪灯深坐,却话相思。”直到王国维还有“漫作年时别泪看,西窗蜡炬尚泛澜。不堪重梦十年间”的词句。

北窗属冬,是寒冷之风。宋王蔺《中塔悟空禅院》“重到招提恰两年,北窗风雪接衾眠。”陆游《初夜》“奇寒不可耐,归对北窗灯。”

但诗人似乎更喜欢夏季北窗下的凉爽。陆游《三月二十日儿辈出谒孤坐北窗》“岁月不相贷,布谷忽已鸣。新夏亦自佳,北窗绿阴成。”宋杨愿《与王伯刍》“冷官厅事客来稀,种绿阴阴结夏帷。忽得君诗惬人意,陶家风到北窗时。”宋宋自逊《五月菊》“东篱千古属重阳,此本偏宜夏日长。会得渊明高卧意,故来同占北窗凉。”

东南西北的窗户都讲了,看来西窗更适宜剪烛读书。

六、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剪什么意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在这里,剪的意思是:用剪刀等使东西断开。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二、原诗:夜雨寄北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三、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