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下雪又打雷预示什么(立冬电闪雷鸣正常吗)

一、冬至雷是什么意思

冬至雷指的是在冬至节气当天出现打雷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古人将节气中惊蛰的雷归为春雷,因此正月里出现的雷被归为“冬雷”。

民谚“冬天打雷雷打雪”,意思是冬季打雷是出现暴雪的先兆。而下雪时打雷就是“雷打雪”。浙江省气象台专家解释,这种现象虽然少见,却相当正常。冷暖空气交汇比较激烈,暖湿气流快速抬升形成垂直对流,就会形成雷雨云团,从而出现“雷打雪”。

这种现象很少见,原因是冬季低层和地面温度本身就很低,对流旺盛到足以产生雷电的机会并不多。

二、立冬电闪雷鸣正常吗

立冬还打雷,不正常,这是由于遇到了极端天气冷暖湿气流要和冷空气想日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作用,然后就一个打雷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少见的,说明气候是非常激烈的孩子还能喝了冷暖空气的交锋是非常激烈,导致一边下雪,一边打的这种自然现象。

三、下暴雪还打雷好不好

下雪天打雷预示着颗粒无收,人会被冻死,是大凶之兆;

【民间的说法】

俗话说“雷打雪,人吃铁”、“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所以下雪天打雷是凶兆,属于极端天气,不仅仅会影响到翌年的收成,而且冬天打雷,暖湿空气很活跃,冷空气也很强烈,天气阴冷,冰雪多,连牛都可能被冻死。这种怪异的自然现象预示着来年将会是一个不丰收的年成,甚至是颗粒无收,人们会没有粮食可吃的情况。

【科学的说法】

雷打雪是属于自然气候的一种现象,就是下雪天还打雷。当地气温往往在0℃以上,湿度较大,有强冷空气影响,当强冷空气和近地面相对较为暖湿空气接触时,重量较轻的暖湿空气受到猛烈抬升,导致层结不稳定而形成雷雨云,而且被抬升生成的雷雨云温度又在0℃以下,于是,便会出现下雪又打雷的天气现象。

?

雷打雪是怎么形成的?

雷打雪,在中国又称雷打冬,是冬季出现的一种边下雪边打雷的强对流天气。

1、进入冬季后,某区域气温偏暖,暖湿空气相对旺盛,冷空气南下时与暖气团交汇,剧烈的温差会使暖湿气流迅速抬升,对流加剧,形成雷雨云团。同时湿度较大的空气在冬季会造成雨雪天气,从而出现雷打雪现象。雷打雪发生时,一般降雪量较大,可达大到暴雪。

2、出现雷打雪需要合适的大气条件,上层干冷、下层暖湿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大尺度背景。一般来说,降雪需满足三个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

②大气中要有大量的冰晶核,便于水汽附着;

③近地面气温一般要低于4℃。

3、雷电是发生在雷雨云内、云和云之间或云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现象。只要同时满足降雪和雷电发生的条件便可能出现雷打雪天气。这需要大气层具备层结不稳定条件,高低层之间有很大的温差,空气会形成对流。

4、在云层内部,对流使降水粒子之间互相碰撞摩擦,带上电荷。带负电的粒子会在云层底部聚集,而体积较小、带正电的粒子则向上移动到云层顶部。

5、云层积累了足够的电能,其中一些便以闪电的形式释放出来。

四、历史上冬天打雷出现什么征兆

冬季打雷是出现暴雪的征兆。

雷打雪古人预兆是不祥之兆,因为它意味着如果一旦雷打雪的自然现象出现,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暴雪,而暴雪出现也就象征着这一年的年成不好,收成不好。收成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事,收成不好的话,对于老百姓来说无疑是最令人头疼和伤心之事。

五、立冬节气大雪飘飘,雷声震响,有什么说法,条友们有懂的说一说!

在我国民间对于秋冬时节打雷的说法有特别多种,特别是立冬的雷,有"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之说",意思是说: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若是降水多了(打雷了,通常都要下雨的),那不是意味着春要来了,但现在是立冬,所以“立冬打雷要反春”。

六、一边下雪一边打雷什么征兆

“雷打雪,人啃铁”,从字面上理解说,下雪打雷天气的出现,人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这里用“人啃铁”来形容没有东西吃。

这也说明“雷打雪”天气人们的担忧,这是预兆的农作物生长将受到很大影响,这个冬天将干旱少雨是暖冬,来年春天有强倒春寒天气,这样农作物发生冻害,出现减产或绝收,这才是人们出现“啃铁”的原因。当然,“雷打雪”已经出现了,老祖宗说的农谚虽说有一定道理,但是,如今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了,田地灌溉设施也比较完善,农业抗灾能力提高了,所以,人们还是不要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