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孤篇压倒全唐(孤篇压倒全唐的是哪首诗以及讲解)

一、孤篇压全唐是什么

孤篇压全唐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是古人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也推崇有加,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他对这首诗的推崇主要在于诗中“敻绝的宇宙意识”。

二、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谁说的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而非“孤篇压全唐”的杜甫所说。这一说法源于唐末名臣杜牧所撰《江南春》,其中有一句“夜静春山远,春江花月夜,唯有此最佳,孤篇自压堂”,其中“孤篇自压堂”指的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而由于杜牧的诗作广为流传,导致“孤篇压全唐”这一说法流传于世,但实际上“春江花月夜”只是唐代众多优秀诗作中的一篇而已,其创作自然也不可能压过整个唐代。

三、孤篇压倒全唐的是哪首诗以及讲解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后世认为这一首诗孤篇压全唐。闻一多先生更是评价说,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可见这首诗有多么受到文人的喜爱。全诗辞藻优美,朗朗上口,读来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副精美绝伦的画卷。不只是用口读的,更是用眼睛可以看到的优美景色。用心感悟那空灵悠远的境界。那月光,那水波荡漾的样子,让人神往。

四、为什么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

因为《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意境深邃,表现方式独特,并且在唐朝时期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相得益彰,因此成为了一篇传世佳作,比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更为优秀。此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作品在表达情感和境界的同时,也在语言和形式上具有了较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为后世赏析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春江花月夜》能够以孤篇压倒全唐,正是因为它在情感、形式等方面均达到了顶峰,并且在历史、文化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价值。

五、一诗压全唐是哪首诗

被喻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孤篇盖全唐”是古人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也推崇有加,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他对这首诗的推崇主要在于诗中“敻绝的宇宙意识”。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六、孤篇横绝李白全诗

自从胡应麟的《诗薮》发掘了《春江花月夜》,四百多年来,这首诗声名鹊起,晚清文学家王闿运的《湘绮楼论唐诗》中,赞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于是有了“孤篇压全唐”的说法。

作者张若虚,我们对他的了解极其有限,只知道他是扬州人,生活于初唐开元年间,曾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但官场失意,终老故里。

我们可以想象,那是一个梦幻一般的春夜,花开月明,张若虚独步江畔,眼望一江春水滚滚逝去,面对这鸿蒙之初就存在于世间的自然景象,诗人置身其中,一时思接万载,诗情勃发,于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耀世而出。

“孤篇压全唐”这种提法,从古到今,争议一直不断。

毕竟,若说张若虚“孤篇压全唐”,又置李白、杜甫、白居易于何地?

那么,比起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来,《春江花月夜》到底有哪些特色,可以与这几位伟大诗人的上述杰作分庭抗礼?

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文字,数百年来也已是汗牛充栋。但愚见以为,诗歌鉴赏,挨字挨句的分析、解读,固然有助于深入理解,但过于诉诸理性的话,反而丧失了诗的美感与情怀。

对诗词整体的感受,更显重要!

读《春江花月夜》,一个最独特的感受,就是它能诱发读者对自然、人生、时间、空间的终极思考,将诗歌由文学抒情提升到了哲学沉思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