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旗子弟排名
关于八旗的排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正黄、镶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其中前三旗属于上三旗,不设统领属于皇帝直接领导。爱新觉罗家族很多族人都是上三旗。下五旗由诸王、贝勒统领,有功的汉臣也能入下五旗。
二、八旗子弟什么意思
清旗人子弟。清旗人(特别是八旗贵族)入关以后﹐享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其子弟因坐享其成而逐渐腐化。后"八旗子弟"便成为享受特权﹑百无一能的贵胄子弟的代称。
三、歌曲俩妞原唱
原唱:石梅、张轩铭。
歌曲《俩妞》作词:石原,作曲:张大军,由著名实力派民歌手石梅、张轩铭倾情演绎,由深圳瑞祥文化传媒公司推广发
四、八旗子弟名字
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俗称八旗子弟。
五、八旗子弟哪一个是皇族
八旗子弟中爱新觉罗氏是皇族。镶黄旗是八旗之首为什么爱新觉罗氏是正黄旗而不是镶黄旗?因为历史上,八旗与姓氏没有必然关系,爱新觉罗作为一个大家族,其成员分在各旗的都有。
八旗分上三旗与下五旗。顺治皇帝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由皇帝直接控制,称为上三旗;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称为下五旗。所以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
入关前,八旗都有爱新觉罗氏皇族。入关之后,从顺治帝以下的皇帝都把自己的皇子分封进下五旗,其目的主要是蚕食下五旗原旗主的佐领,直接影响就是,入关之后分出来的皇族,旗籍都在下五旗。
如雍正帝在当贝勒、雍亲爷的时候,旗籍在镶白旗,继位后回到上三旗。如启功的祖上是弘昼,其分到了正蓝旗,故而启功自己是正蓝旗的宗室。又如宣统帝的父亲载沣一门,实际上是在镶白旗。
扩展资料:
八旗的衰落
从顺治、康熙年间起,八旗官兵便已出现追求享受、战斗意志衰退的倾向。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八旗军以往的主力地位已被绿营兵所取代。
雍正、乾隆年间的一些重要战争,如柴达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之战、大小金川之战中,尽管参战的八旗官兵数量有限,其中一些号称精锐的八旗部队的表现却不如绿营兵,昔日敢打敢冲的作风已不复存在。
乾隆中期以后,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靡,庞大的官僚机构愈加腐败。那些贵族上层已形成颓风难挽的局面。到了清代末叶,那些八旗子弟已完全成为寄生虫。发展到贩卖人口,当卖军中的盔甲器械。大量正身旗人下降为佃户,甚至沦为流民、痞棍和无赖。
清末,八旗军逐渐演变成专靠国家供养的社会救济组织,失去了起码的战斗能力。1799年清军在镇压白莲教大起义时,曾一度把京营八旗中最精锐的健锐营和火器营派往前线,结果因军纪败坏,不听约束,未及投入战斗就被迫撤军回京。
民国成立之后旗人特权被废除,失去了经济来源又不会生产劳动的旗人多穷困潦倒甚至男盗女娼。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六、八旗子弟什么时候有的
1601年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万历2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初设正四旗:黄、白、红、黑
1615年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正四旗改为:黄、白、红、蓝
同时增设镶四旗即: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1635年盛京沈阳(天聪9年)清太宗皇太极扩编蒙古八旗
1637年盛京沈阳(崇德2年)清太宗皇太极成立汉军二旗:正黄、镶黄
1639年盛京沈阳(崇德4年)清太宗皇太极扩汉军为四旗,正白、镶白
1643年盛京沈阳(崇德8年)清太宗皇太极扩充汉军为八旗
合计:8×3=24旗,24旗×7500人/旗=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