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杠杆的后足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光杠杆的后足尖放在待测金属丝的测量端面。
光杠杆放大原理:光杠杆两个前足尖放在弹性模量测定仪的固定平台上,而后足尖放在待测金属丝的测量端面上。金属丝受力产生微小伸长时,光杠杆绕前足尖转动一个微小角度,从而带动光杠杆反射镜转动相应的微小角度;
这样标尺的像在光杠杆反射镜和调节反射镜之间反射,便把这一微小角位移放大成较大的线位移。在长度或位置差别甚小的测量中,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它是一块安装在三个支点上的平面镜,F1和F2为前面的支点,R是后面的支点。
二、采用光杠杆法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提高放大倍数即适当地增大标尺距离D或适当地减小光杠杆前后脚的垂直距离b,可以提高灵敏度,因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2D/b。
三、与光杠杆放大倍数相关的是
光杠杆常数与标尺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光杠杆的放大倍数。
光杠杆,在长度或位置差别甚小的测量中,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它是一块安装在三个支点上的平面镜,F1和F2为前面的支点,R是后面的支点。镜的偏转面所在的平面平行于F1、F2的连线,R安装在待测量的位置变化的物体上,F1和F2固定于基座,使平面镜能绕F1F2轴转动,L是望远镜,S是标尺(它上面的字是反的),当光线经M反射后,标尺S上的刻度可通过望远镜观测。
四、拉伸法测杨氏模量中光杠杆的放大率如何提升
要提升光杠杆的放大率,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增加杠杆的长度:光杠杆的放大率与杠杆的长度成正比。增加光杠杆的长度可以提高放大率。2.减小杠杆的横截面积:光杠杆的放大率与杠杆横截面积的倒数成正比。减小横截面积可以提高放大率。3.提高材料的弹性模量:光杠杆的放大率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成正比。选择具有较高弹性模量的材料可以提高放大率。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提升光杠杆的放大率。
五、用光杠杆测量微小变化的原理和优点是什么
原理:平面镜反射现象中,入射光方向不变平面镜转过θ角度,反射光线将转过2θ角度。
优点:只要在反射光线照射到的地方放一把刻度尺就能很明显地观察到微小变化。
光杠杆的优点是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提高放大倍数。
方法:提高光杆测量微长电容变化的灵敏度,增大反射镜与仪器之间的距离,缩短光杆脚之间的距离。
六、光杠杆镜尺法的放大倍数为
放大倍数为:2D/b。即为放大倍数D是标尺至平面镜距离b是光杠杆T形架长度。
2、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是表征在弹性限度内物质材料抗拉或抗压的物理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1807年因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Young,1773-1829)所得到的结果而命名。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杨氏模量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