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和八十八式太极拳有什么不同)

一、88式杨氏太极拳回身右蹬脚

转身蹬脚”,转身后用脚跟蹬人,故名。蹬脚,杨式太极拳属于蹬脚范围的拳势有转身蹬脚、右蹬脚、回身右蹬脚、左蹬脚、转身右蹬脚及杨澄甫最后修订定型的"十字腿”,共计六式,可见蹬脚之重要。

"转身蹬脚”是太极拳难度较大的动作,它的特点及技术的重点、难点就是旋转。难在一脚悬空,单腿支撑的情况下旋转135。即由分脚后的东北方向转向蹬脚的正西方向。完成这一动作主要靠腰跨的带动,腰为一身之主宰,是上体转动的关键,对协调全身动作、调整重心、平衡身躯、输送劲力,都起主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可忽视全身其他方面协调一致的配合,须知要完成这样难度较大的动作,不可能光靠一腿支撑及腰胯的局部动作,而是需要整体的协作配合。要做到"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内动导外动,外形合内动”。

转身之前,心意先行,心识先定向、定位、定速及协调诸多的内外配合。转身前,左腿下落虚悬,继而松腰胯,尤其是左胯向左松开,配合四肢自然产生向左旋转的拧动力。以右足跟为轴旋转时,为了旋转稳定,须头容正直,上虚领顶劲;含胸拔背,中守重心;收敛闾臀,下把正闾舵。同时两臂外旋,两掌向胸前合拢,左腿微里合,使身体保持上下一条线,既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右歪斜,并使重心不偏离右脚支撑点。然后要转得恰到好处,即要转到想要转到的理想方位,又要转得稳定、轻灵,为蹬脚等发劲创造良好的条件,除用力得当外,还须有一个良好的制动机制。所以须头脑明清,右腿以足跟为轴旋转后,右腿下沉,即刻全掌着地,足心涵空,落地固定,如植地生根,左腿微里合。旋转由心,煞停随意,就能在取得相对稳定性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灵活性,以确保稳定与灵活的统一。

旋转时左脚不可以落地。有的拳家因站立不稳而左脚落地,或用上体右倾来作为补偿,以取得"平衡"。这不符合拳论说的“百会、中极,一体管键”及《用武要言》所说的“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头须仰起,胸须现起,腰须竖起,丹田须运起,自顶至足,一气相贯"的拳理。久而久之拳也就起打越歪,到时考究全身,就一无是处了。此外,转动时左脚不可直腿摆动。

旋转后应起腿即蹬,而不能在动作停顿后再蹬脚,从而失去“机勢"。太极拳,机势并得,服手服脚;机势皆失,绑手绑脚。所以转身蹬脚的整个过程是不可以身僵腿涩、气滞血淤、神驰意迷、力板劲散、失机失势的,而是要做到静、松、稳、匀、缓、合、连,一气贯串,周身一家。

太极拳的分脚或蹬脚之始,都寓有一个“十字手”法,即所谓“十字手法变无穷”。凡分脚或蹬脚,出哪条腿则哪只手在外。两手交叉合十要圆润饱满,不要瘪,两腕不可松懈弯曲,也不要抬肘露胁,蹬脚要劲贯足跟,提膝后出腿,先把劲力集中膝关节,然后节节贯串地通达脚跟,均匀地蹬出。发劲则快速出腿即收。

太极拳的分、蹬脚不是用腰胯的劲,而是提膝出腿弹劲瞬间分蹬。因用腰胯的力量发劲分、蹬,反而易使身体失衡,导致劲力分散不整。

分、蹬踢出之脚的根,在于一支撑腿。换句话说,分、蹬脚的关键,在于站立支撑之腿,支撑腿脚、腰、胯相连坐稳,是踢出之脚的基础和所发之劲的源泉。

以支撑腿为根本,立定根力,劲起脚根,两腿相合相随,根跟相连,劲劲相贯,劲于内换,节节贯串,则分、蹬起处,敌必应腿而仰了。故《太极拳体用全诀》曰:"转身蹬脚打敌援,悬腿蹬伸腹上踹,上惊下取桩根腿,立身中正最得势。"

《全体大用诀》说:"转身蹬脚腹上占”,又说:“右蹬脚上软肋踹左蹬脚踢右蹬式,回身蹬脚膝骨迎。"“十字腿法软骨断。”《太极拳体用全诀》说:“转身蹬脚膝腹占,轻黏慢挒猛飞腿。"“十字腿起分手拦,上惊下取最得势。”等等,都说明蹬脚的攻击部位是敌肋、

腹、胁、膝等中、下部。所以蹬脚高度以腰肋部为限,不宜过高,否则宜为人所制。和左右分脚一样,它是上惊下取的典型拳势。蹬出发劲之势要“猛飞腿",而平时演练只需缓缓蹬出。

二、88式太极拳口令口诀

第一式预备势

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二式如封似闭

第十三式十字手

第十四式抱虎归山

第十五式斜揽雀尾

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十七式左右倒卷肱

第十八式斜飞势

第十九式提手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闪通臂

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左分脚

第三十三式转身左蹬脚

第三十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三十五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六式翻身白蛇吐信

第三十七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八式右蹬脚

第三十九式左披身伏虎

第四十式右披身伏虎

第四十一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二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三式左蹬脚

第四十四式转身右蹬脚

第四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六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七式十字手

第四十八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九式斜揽雀尾

第五十式横单鞭

第五十一式左右野马分鬃

第五十二式进步揽雀尾

第五十三式单鞭

第五十四式左右穿梭

第五十五式进步揽雀尾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云手

第五十八式单鞭

第五十九式下势

第六十式左右金鸡独立

第六十一式左右倒卷肱

第六十二式斜飞势

第六十三式提手

第六十四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五式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六式海底针

第六十七式闪通臂

第六十八式转身撇身捶

第六十九式进步搬拦捶

第七十式上步揽雀尾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云手

第七十三式单鞭

第七十四式高探马

第七十五式左穿掌

第七十六式转身十字蹬脚

第七十七式搂膝打捶

第七十八式上步揽雀尾

第七十九式单鞭

第八十式下势

第八十一式上步七星

第八十二式退步跨虎

第八十三式转身摆莲脚

第八十四式弯弓射虎

第八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六式如封似闭

第八十七式十字手

第八十八式收势

三、完整的太极拳到底有多少式

太极拳有很多不同的式别,包括8式、16式、24式、32式、40式、42式、48式、88式等1。此外,还有杨式81式、85式、88式、90式、103式、108式等不同的拳式2。太极拳的式别还有陈式、吴式、孙式、武式等1。完整的太极拳应该包括这些不同的式别和不同的拳法3。

四、88式太极拳拳谱的太极拳口诀

88式太极拳拳谱口诀:

1、预备势

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

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

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

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

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

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

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

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重心右移左脚起,复向左转送左腿,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挥琵琶势

右脚跟步复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脚略动虚步落,左手前伸琵琶成。

10、左搂膝拗步

稳住重心腰右转,右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腰向左转胯托腿,迈出左腿左手搂,弓步右掌向前推,弓步收臀身不俯。

11、右搂膝拗步

重心右移右手伸,左手翻转升腹前,腰带左脚向外摆,重心左移腰左转。

左腿支撑身要正,左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右手随腰来转动。

腰向右转托右腿,松腰送腿向前迈,右手平转搂右膝,弓步左掌向前推。

12、左搂膝拗步

重心后移开右脚,左伸右收履势来,腰向右转右臂转,左转迈步搂膝成。

13、手挥琵琶

手挥琵琶又一回,跟脚落脚动左腿,进退上下合起身,眼视远方意先行。

14、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同样作,攻守坚备两手合,转换呼吸要自然,前后左右势要园。

15、进步搬拦捶

重心后移不后仰,腰带左脚向外开,两手做成履势来,眼要专注吸气来。

重心左移身左转,右手变拳收胸前,左手后伸转耳边,右转蹬腿摆右脚。

重心移到右腿来,右拳翻转收腰间,腰向左转迈左腿,左手前伸意要远。

右脚蹬地弓步生,同时进身打右拳,左手朋进不松动,脚手配合巧应用。

16、如封似闭

重心后移松右拳,左手回收右肘下,左朋右抽腰为轴,左转收臂按势生。

坐实右腿脚蹬地,弓步进身不前俯,双手前推松两肩,眼视前方意远行。

17、十字手

重心后移掌放平,左脚扣来右脚开,腰向右转两手开,左伸右摸眼右看。

重心左移收右脚,踩成马步两手落,翻转升到胸前来,十字交叉静等变。

18、抱虎归山

重心右移身法整,腰略右转扣左脚,重心回移左腿上,右脚虚点动意生。

左手向下向后转,松肩挑腕收耳旁,腰向右转迈右腿,弓步搂膝打掌成。

双手转腕履势成,挤势同前斜角用,按法同上方向变,变化方向练心灵。

19、肘底看捶

重心后移右脚扣,两手平转同单鞭,右腕上挑左手朋,左脚弧形向左落。

腰向左转带右脚,左手随转变下按,右手转至正前方,左右转换腰作主。

右脚落地坐实腿,左脚随起向前落,左手上挑眼前方,右手变拳到肘下。

20、左倒撵猴

腰带右臂向后转,经腹向后挑起腕,腰向左转收耳旁,左手前伸要翻掌。

腰向左转收左腿,略向右转退左腿,重心左移推右掌,左掌收于左腰旁。

21、右倒撵猴

腰带左臂向左转,经腹向后挑左腕,腰向右转收左臂,右掌翻转要前伸。

腰向右转收右腿,略向左转退右腿,重心后移推左掌,右掌收于右腰旁。

22、左倒撵猴

左右撵猴连续做,转换折叠不停留,重心要稳身法正,上下要合不丢顶。

23、斜飞势

重心左移展左臂,挑腕屈臂到胸前,右手回收小腹前,双手抱球腰右转。

右转带起右腿来,略向左转斜后伸,脚根着地摆脚尖,左脚内扣腰右转。

右手随转到膝外,手尖与眼应同高,左手下按左胯旁,精神贯注意远方。

24、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又一回,左脚一跟两手分,重心后移右脚起,脚根着地合两臂。

25、白鹤亮翅

转身下履松腰靠,两手翻转在胸前,右转带腿再左转,上下斜分长身形。

26、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又一回,脚手转动上下随,每势都要认真做,细心体会妙无穷。

27、海底针

右脚根进上半步,落实坐腿左脚点,右手回收右耳旁,左手上升到脸前。

提顶吊裆身法正,右腿下蹲不俯身,右手下不丢顶,左手随势保平衡。

28、扇通臂

重心上升右手起,左手上升右掌内,十字交叉在面前,右胯托起左腰来。

迈出左腿弓步进,同时左掌向前推,右掌上翻收耳旁,前推后拉顶头悬。

29、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脚扣,右手下转到腹前,左手屈臂转头前,重心左移腰右转。

迈步翻拳伸右腿,左手下按到左边,向前弓步打左掌,右拳收到右腰旁。

重心后移身不仰,左掌回收肚脐上,右拳向前冲心打,不丁不八麒麟步。

30、进步搬拦捶

进步搬撇一同上,摆脚上步身随上,打拳弓步要一致,眼视前方不前俯。

31、上步揽雀尾

重心后移作履式,腰带左脚向外摆,左手前朋腰左转,右手前引带右腿。

两手抱球在胸前,腰再右转送右腿,弓步右朋复变履,挤按随后又一回。

32、单鞭

单鞭同上又一回,左右旋转两手随,头顶下沉眼随转,势势相连意要满。

33、左右云手一

重心后移扣左脚,腰向左转左手随,重心向左伸左臂,右脚回收并步站。

勾手变掌向下转,经腹到胸升脸前,左手下转到腹前,翻转两手在正前。

34、左右云手二

右手向右要平伸,左脚横开与肩宽,右手下转到腹前,左手转上在正前。

35、左右云手三

左手左伸收右脚,并步云手又一着,连作三次意要连,折叠转换内里圆。

36、单鞭

云手变成单鞭式,右腿跟步把脚扣,右转勾手再左转,左脚迈出拉单鞭。

37、高探马

重心后移松勾手,腰向左转点左脚,左掌由外向胸收,右掌收胸向前探。

38、右分脚

屈腿右转两手分,左转迈腿斜前方,两掌向内收胸前,弓步右掌向斜探。

腰向左转带右掌,左右交叉在脸前,重心前移提右脚,右转踢脚分两掌。

39、左分脚

右脚回收右掌翻,左掌屈臂收耳前,重心下沉送右腿,右掌回收左掌探

腰向右转带左掌,左右交叉在脸前,重心右移提左脚,左右分掌踢左脚。

40、转身左蹬脚

左脚收回左掌翻,左脚前落向后摆,脚根为轴整体转,两手交叉提左脚。

眼看前方两手分,左脚前蹬重心稳,左脚收回独立站,两手内收合面前。

41、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同样做,转换变式心要静,弓步身体勿前倾,搂膝打掌腰带动。

42、右搂膝拗步

右搂膝来也同上,前弓后坐要连上,提起精神身法整,势势都要认真做。

43、进步栽捶

过渡动作同搂膝,右掌变拳收腰间,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俯身打地拳。

44、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脚扣(腰带),左手升至左上方,右手曲臂在胸前,转身撇身同样打。

45、进步搬拦捶

紧接又是搬拦捶,摆脚进步要连上,转变方向要留意,呼吸自然内舒畅。

46、提膝右蹬脚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外开,(45度)左手前朋腰左转,右手前引提右腿。双手交叉独立站,稳住重心腰右转,两手前后来分手,右脚前蹬神气现。

47、左打虎

右脚下落扣脚尖(45度),左脚点地做捋式,腰向左转迈左脚,两手翻转打虎式。注意两手和脚合,左手向左转头前,右手握拳收腹前,拳眼相对眼看前。

48、右打虎

重心后坐松双拳,腰带左脚扣过来,重心左移做捋式,右脚虚点意前方。腰向右转迈右腿,右手向右转头前,左手握拳收腹前,拳眼相对顶头悬。

49、回身右蹬脚

裆劲下沉开左脚,腰向左转左手翻,重心左移右手随,两手交叉在胸前。提起右脚独立站,腰略右转两手展,随后右脚向前蹬,呼吸自然内气转。

50、双峰贯耳

独立转体脚根转,左右分手复下沉,左胯托起右腿迈,双臂上打要进身。

51、左蹬脚

两手翻转到胸前,提起左脚略左转,两手前后把掌分,左脚前蹬稳重心。

52、转身右蹬脚

左脚回收向后伸,两手向前平衡身,左脚前扫转一圈,脚尖为轴保重心。

左脚落来右脚抬,两手交叉在胸前,前后分手右脚蹬,眼视前方意要远。

53、落步搬拦捶

右脚下落摆好脚(45度),重心前移腰右转,两手随腰自旋转,带起左腿再左转。腰胯托起迈左腿,两手拉开再进身,转换身法要留意,呼吸自然细深长。

54、如封似闭

如封似闭又一回,重做也要提精神,一吸一呼开合现,内外配合要自然。

55、承前启后十字手

十字手也同样做,转换拳式上下合,开步站立顶头悬,眼视前方式要圆。

56、抱虎归山

抱虎归山斜搂膝,调整重心意要先,重心右移左脚扣,搂膝捋挤按式成。

57、斜单鞭

单鞭动作也同上,调换方向走斜方(45度),动作转换在思维,提起精神走四方。

58、右野马分鬃

重心后移扣左脚(腰带),重心左移带右脚,左手曲臂到脸前,松开勾手收腹前。双手抱球在胸前,左胯托起右腿来,松腰送出右脚来,弓步转腰两臂展。左手下采到胯根,右手外列到膝外,眼看前手向远视,气顺意远精神爽。

59、左野马分鬃

重心后移右脚开(45度),同时右手翻过来,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翻转到胸前。右胯托起左腰来,左转迈出左腿来,弓步转腰两臂展,右采左列眼向前。

60、右野马分鬃

重心后移左脚开(45度),转腰抱球再做来,左右相同连续做,意念不断势势连。注意身形不前俯,上顶下沉步法灵,上下连动腰为轴,呼吸自然不强求。

61、揽雀尾左朋

重心后坐扣右脚(45度),重心右移腰右转,带起左腿再左转,右胯托住左脚迈。随腰转动两手翻,抱球在胸体自然,左朋右按朋势成,眼看前方顶头悬。

62、揽雀尾右朋(捋挤按)

紧按又是捋挤按,后坐扣脚要连贯,同样拳势细心做,每次练习有发现。

63、单鞭(同上)

64、玉女穿梭一

玉女穿梭四角行,全靠腰带来完成,重心后移松勾手,转换变式身要正。左脚内扣腰右转,重心左移摆右脚(45度),右转带起左腿来,复向左转迈左腿。同时左手收脸前,右手曲臂在腹前,左手在上右手下,两手抱球翻过来。重心前移左弓步,左手翻转头上方,右手向前直推掌,眼要远视意远方。

65、玉女穿梭二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内扣,重心左移右脚提,右手随转向下翻。

两手抱球在胸前,腰托右腿向前迈,右掌翻到头上方,左掌向前直推掌。

66、玉女穿梭三

重心后移做捋式,调整右脚向右移,提起左腿再左转,两手随式抱胸前。

胯托左脚向前迈,弓步进身眼向前,左手上翻到头上,右手前推直向前。

67、玉女穿梭四

重心后坐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内扣,重心左移右脚起,腰胯托起右腿迈。

右手随转向下翻,左手内收左胸前,右手上翻到头前,左手直推也同上。

68、揽雀尾左朋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右脚向内扣(45度),重心右移同前式,转腰迈腿做左朋。

69、揽雀尾右朋(同前)

70、单鞭(同前)

71、左右云手一

72、左右云手二

73、左右云手三(以上同前)

74、单鞭(同前)

75、下势

右脚外摆向右坐,扑步要稳头顶悬,左掌向右转向左,眼视左脚不弯腰。

76、左金鸡独立

重心前移摆左脚,右手引着右膝起,左手下按到左胯,右手面前眼视远。

77、右金鸡独立

重心下沉右脚落,左手引着左膝起,右手下按到右胯,左手脸前眼视远。

78、左倒撵猴

稳住重心右转腰,右手后伸左手展,腰向左转收两手,右转伸腿撵猴成。

79、右倒撵猴

80、左倒撵猴

81、斜飞势

82、提手上势

83、白鹤亮翅

84、左搂膝拗步

85、海底针

86、扇通臂

87、翻身白蛇吐信

白蛇吐信拳变掌,过渡动作同撇捶,呼吸自然式式连,眼随拳式来改变。

88、进步搬拦捶

89、上步揽雀尾右朋(捋挤按)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外开(45度),重心左移腰左转,左臂朋转提右腿。

右手外抹翻腹前,左胯托起右腿来,右转迈步朋右臂,手掌要随到胸前。

接着就是捋挤按,式式同前又一遍,一遍要比一遍精,神气意念在其中。

90、单鞭

91、左右云手一

92、左右云手二

93、左右云手三

94、单鞭

以上同前

95、高探马带穿掌

重心后移松勾手,左转提脚再点地,左手向内收胸前(掌心向上),右手曲臂向上伸(掌心向下)。

胯托左腿向前迈,右掌下按左肘下,左掌向前穿掌成,眼视左掌意要远。

96、转身十字腿

重心后移扣左脚,右转身来提右脚,两手交叉在胸前,左右分掌蹬右脚。

97、进步指裆捶

右脚下落并外摆(45度),腰向右转带左腿,左掌前伸右拳收,眼要平视神要满。

弓步进身左手搂,右拳向前冲裆打,弓步进捶不俯身,眼看右捶气下沉。

98、上步揽雀尾右朋(捋挤按)

重心后移左脚开,重心左移右脚抬,腰胯托起右脚迈,重做朋捋挤按来。

99、单鞭

100、下势

101、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左脚摆,右脚前点虚步来,两手变捶随式变,经腹过胸到脸前。

102、退步跨虎

右脚退步左脚点,两臂随腰向右转,腰向左转手不动,转正身体两手撑。

103、转身摆莲

两掌翻转捋式成,左脚扣来右脚摆,脚尖为轴扫左腿,右掌随转翻过来。

重心左移右腿提,左手随转收胸前,右手向右来平展,眼向前视气自然。

右腿后伸身不偏,向左向上向右摆,两手向前拍脚面,收腿提膝臂向左。

104、弯弓射虎

重心下沉斜迈腿,两手从左向下转,向后翻上打左捶,右拳收至右耳前。

105、进步搬拦捶

身向后坐开左脚,左拳变掌收腰间,右拳下扣腰左转,再向右转摆右脚。

上步搬拦同前势,转换拳式要相连,呼吸自然不闭气,精神贯注意不散。

106、如封似闭(同前)

107、十字手(十字手来气混圆)

108、收势

收势不能马上散,稳住心情意不乱,要做几次深呼吸,放松调整各道关。

109、合太极

重心右移收左脚,两脚并拢立正站,含胸拔背神不散,意气仍在内里转。

合太极来放松站,精神内含意念转,呼吸引导归自然,自然呼吸内外连。

从零到九两极限,从静到动又两端,行云流水内里转,九九归一浑然间。

五、杨式88式太极拳各式的名称

第一式预备势

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第

九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

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

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

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第十八式斜飞势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七式右蹬脚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势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势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

第四十九式左右野马分鬃

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一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

第六十式斜飞势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芯

第六十七式进步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上步揽雀尾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

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

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七十七式下势

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

第八十式转身摆莲

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28云手

第八十六式如封似闭

第八十七式十字手

第八十八式收势还原

六、八十五式和八十八式太极拳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太极拳85式是杨氏太极拳的经典套路,人们常称其为八十五式太极拳。为适应广大群众健身活动的需要,在五十年代将流传较广的原有太极拳套路进行了整理。尤其在六十年代初,人民体育出版社把相关的太极拳套路汇编成《太极拳运动》一书出版,八十八式太极拳就是其中的一个太极拳套路。

八十八式基本上从八十五式太极拳而来,在动作和风格上沿袭了原有杨式的传统。一些太极拳爱好者以为两个套路是一回事,只是称呼不同而已。但仔细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容易区别的。

从拳架上看,85式太极拳是典型的大架子太极拳,而88式的拳架没有85式宽大。如白鹤亮翅的动作架势,八十五式明显宽于八十入式;单鞭动作架势,八十五式的两臂拉开距离也远远大于八十八式的姿势,类似的动作和拳架贯穿于整个套路。

在动作运行路线方面,85式的上肢运动是走平圆,而88式是走竖圆。如揽雀尾动作接单鞭是典型的例子,其他如揽雀尾动作中的掤捋挤按的手法,也清楚地交代了这一点。

在完成动作的难度方面85式中的进步步法动作,重心在不后坐的前提下,前脚掌外撇,然后由后脚直接上一步。人们常把此颇有腿部力量要求和技术要求的进步称为(硬拔跟)。而88式的进步动作可以重心后坐,前脚掌外撇,然后后脚可先在前脚踝关节边点地后再上步。虽然看上去动作相差不大,但在练习时却体会到88式的动作完成起来轻松和简易得多。当然,85式的锻练效果相比也会好一些。

由于两个套路动作内容与形式相差不大,所以初练者往往会混淆。而有经验者是较容易在技术风格与动作方面予以区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