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给我再提供一些廖仲恺何香凝所作的诗词文赋,感谢
何香凝的诗:《为中日事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的女服有感而咏》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廖仲恺的诗:《吉林岁暮杂感二首》卅载蹉跎误,天涯惜此时。气寒冰上鬓,腊尽鼓催诗。历历过来事,悠悠乡国思。穷边春不到,慢说物华移。兀坐了无趣,箫斋守岁阑。枕孤鸳梦冷,云远雁行单。松柏励初志,风霜改素颜。遥知南岭表,先见早春还。二、何香凝为何嫁给廖仲恺
19岁的何香凝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大美女。父母比较着急,就拜托几个媒婆给女儿说婆家。因为何香凝有一双大脚,是天足,所以媒婆们都直摇头。
就在何载为女儿的终身大事焦头烂额的时候,廖仲恺的叔叔也正在发愁,去哪里给侄子找大脚姑娘啊?在那个年代每个小女孩都得缠脚,想找一个不缠脚的姑娘,无疑于大海捞针。
天无绝人之路,这边是大脚愁嫁,那边是找不着大脚姑娘。经人引见,双方是一拍即合,当即就定下婚约。
三、廖仲恺和何香凝的一生
廖仲恺和何香凝夫妻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为了捍卫三民主义,于1925年被国民党右派杀害,何是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人,解放后任中国国民党主席,1972年去逝。他(她)们的儿子廖承志、孙子廖晖均担任过国家高级领导人。
四、廖仲恺母亲
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1972年9月1日),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棉村(今佛山市南海区)人,生于香港,中国国画家。何香凝女士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是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作品包括《狮》、《梅花》、《高松图》等,曾出版画集有《何香凝画集》、《何香凝诗画辑》、《双清诗画集》等。1972年9月1日逝世。
五、廖仲恺娶何香凝的条件
廖仲恺的父亲由于亲身经历旅美华侨所遭受的种种歧视,深知小脚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加上他又是客家人,所以曾留下遗嘱:儿子必须讨个大脚妇女作媳妇。可是,在19世纪末年,中国的妇女几乎都裹着小脚,社会上见不到多少大脚妇女,尤其是上层社会里,更难找不缠足的大家闺秀。
天下事无巧不成书。正为女儿脚大难找婆家而忧心忡忡的何家,恰碰上廖仲恺要遵照父亲的遗嘱选择配偶,何香凝的“天足”正符合要求,可谓天作之合。
六、廖仲恺的主要事迹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侨商家庭。1893年父亲病故后,随母亲回到广州,投奔时任清政府招商局总办的叔父廖志岗,并于1896年入读香港皇仁书院。1897年,在叔父的安排下,他与香港地产商何戴的女儿何香凝在广州结婚。
甲午战争时期,中国遭受帝国主义欺凌,使廖仲恺萌生了强烈的爱国民主思想。1903年,廖仲恺与何香凝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旅居日本期间,夫妇二人与孙中山先生相识,深为孙中山先生的坚定革命信念与精神打动,他们向孙中山先生表示,“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从此,夫妇二人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踏上了艰辛的民主革命道路。
1905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协助孙中山先生建立中国同盟会,廖仲恺担任同盟会总部的副会计长和外务部干事、外务部副部长。夫妇二人在东京的家,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联络站和聚会场所。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廖仲恺回到广州,先后担任广东都督总参议、总统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何香凝也到达广州,协助丈夫。1912年5月,廖仲恺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实行地税换契法、整理财政和税收等措施。但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但廖仲恺和何香凝矢志不移地追随孙中山先生,组织发动“三次革命”,奔波于日本、上海和广东等地。1916年3月22日,在革命者发动多次起义的打击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922年8月,孙中山先生先后会见了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和苏俄使节越飞的代表,决心联俄联共,接受改组国民党的建议。廖仲恺两次奉命前往日本与越飞会谈,在国民党改组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廖仲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央党部工人部部长和农民部部长。同年,廖仲恺协助孙中山先生筹建黄埔军校,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代理委员长。
国民党一大后,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廖仲恺重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运动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与共产党真诚合作,积极支持工农运动。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继续坚定维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支持国共合作,维护国民革命方向,并不断批判和揭露国民党右派的本质,由此引起国民党右派的仇视。廖仲恺却平静地说:“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他还表示:“为党为国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夙愿,何事顾忌!”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前往参加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会议途中,被国民党右派豢养的暴徒刺杀于中央党部楼前。
廖仲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为中国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周恩来曾赞誉他“一生苦斗,革命为党,牺牲为国”,高度评价他是国民党之重心、“工农运动和反帝国主义运动的积极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