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别我上山去下一句(上山下山的古诗)

一、凭崖望八极的下一句

原句应是:凭崖览八极。后一句是:目尽长空闲。

游泰山六首其四

唐代:李白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译文

天亮时分,我老到了日观峰,举手就可以扣开云关。

顿时全身精神飞扬,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

黄河从西边逶迤而来,再窈窕如丝地流向东面的群山。

倚靠在山崖傍边,极目四面八方,天地悠然。

突然看到一个青发小道童,头发挽成双云鬟一样。

他笑着对我说:干嘛现在才来学道呢?岁月蹉跎,青春都浪费掉了。

突然他便无影无踪,无处追寻,令人浩然长叹。

扩展资料:

鉴赏

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为连章古诗,其中每一首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境界,而全诗六首从整体上展示了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意境,描绘了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山,令人体悟到这是寄寓着作者人生理想、人格向往的情感之山,心灵之山。

泰山方圆四百多公里,体势宏大,“意想之所至,皆山也”(张俯《岱志》)。其景观雄奇、险绝、曲幽,奥旷之特色俱臻。

仅以登山中轴线而历,从王母池、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天街至玉皇顶,再及日观峰、月观峰,沿途凡峰崖,涧谷,泉瀑,奇松怪石,名禽异花,云岚烟雾极目难尽,即或为长文,亦觉语白言乏。

而李白在《游泰山六首》中却能以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目揽泰山万象于方寸,驰思结韵于毫端,以写意山水笔法绘出了有声画卷,显示了李白诗歌独有的豪放风格。

二、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意思

作者交代了送朋友的时间——天亮以后,地点——吴地,事件是送别故人。诗句表达的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送别之时更是徒增伤感和悲凉。

三、上山下山的古诗

关于上山下山的古诗如下:

1、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出自两汉佚名的《上山采蘼芜》

2、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出自唐代李白的《别山僧》

四、平开头的诗句七字

平开头诗句七字,例如: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唐·李白《笑歌行》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唐·李白《别山僧》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唐·李白《菩萨蛮》

五、雨后山间诗句

寒雨连人吴,平明送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黄风雨,青楼自管李商隐《风雨》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隐《端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六、古诗上句接下句文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