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学森的事例
钱学森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后到美国留学,研究空气动力学,与老师一起提出了“卡门-钱公式”,并创立了工程控制论。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要求回国参与建设,受到许多阻挠和迫害,5年后终于回到祖国。他曾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技术领导职务,参加近程、中程、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领导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曾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两弹一星”奖章,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这就是钱学森——一位人民科学家的忠诚,钱学森这种对国家的热爱及奉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钱学森事迹简介
钱学森事迹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拓展资料】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三、钱学森爱国故事简短
钱学森3岁时,因为父亲工作调动,举家从杭州迁居北京。当时钱家的四合院附近住着许多穷困人家。母亲乐善好施,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邻居。钱学森说:“我的母亲是个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孩子行善事的母亲。”
念小学时,钱学森叠的纸飞机比同学们的飞得又稳又远。钱学森的同学张维回忆:“钱学森叠飞机叠得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从这里就能看出,尽管年纪还小,要做什么事的时候,他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用科学办法达成目的。”
四、钱学森的著名事迹
钱学森最著名的事迹是:两弹一星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和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五、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11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六、科学家故事简短总结钱学森
钱学森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物理学家和火箭专家,曾在美国参与运营“曼哈顿计划”并负责设计了我国第一枚导弹。他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成为了一位具有很高声誉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