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全诗(插茱萸诗)

一、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便是什么意思

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二、奈何桥上叹奈何全诗

奈何桥上叹奈何,

人海茫茫触动情。

前世恩怨今何在,

今生忘情尽相忆。

桥上相望泪涟涟,

忆往昔情意连篇。

曾经欢笑又离别,

情深意长化尘烟。

桥下流水长相伴,

岁月如梭难挽留。

前世缘份情难断,

今生因果共休休。

奈何桥上叹奈何,

此生情谊莫忘记。

纵使牵挂天涯远,

心灵相连永难隔。

三、入梦故乡情正浓全诗

《入梦故乡情正浓全诗》如下:

1、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四、“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话出自哪首诗

这首诗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原诗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所描写的是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时间是九月初九,即重阳节。诗一开头便紧扣题目,写出了异乡生活的孤独,因此时常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每逢佳节倍思亲”便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五、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说的是“重阳节”。源自: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远方的我知道兄弟姐妹在家登高,每人身上都插着茱萸,却惟独少我一人。

登高和茱萸都是古代重阳节的形式和用具。

王维这首诗属诗中有句,它的前两句在人们的传诵中,成了人们思亲情感的普遍概括。所以,每当人们在节日思亲时,便很自然吟诵这两句诗了。

六、插茱萸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置酒

朝代:宋朝|作者: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