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的诗(教师诗句古诗)

一、赞美老师的最佳古诗八句

1、?年树?,百年树?。

2、?为世范,为?师表。

3、??为师,终?为?。

4、桃礼不?,下?成蹊。

5、经师易遇,?师难遇。

6、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7、仰之弥?,钻之弥坚。

8、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9、轻盈数?字,浓抹???。

10、?勤的园丁,母爱的化?。

11、?壶存冰?,朱笔写师魂。

12、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二、教师颂诗词

下面是一些关于教师的颂诗词: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蜂》-罗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渔家傲》-王昌龄

三尺讲台来回走,清词熟句慢开口。执教一生无享受。轻挥手。必把知识全参透。不愿愚生多落后。重重辅导真情扣。多少夜深还白昼。待回首,芬芳桃李频频秀。

《点绛唇》-林徽因

执教人生,甘为祖国添才干。真情奉献,知识多经典。桃李芬芳,圆我恩师愿。

《一剪梅》-无名氏

奉献青春上讲台,甘为国家,润育人才。一回中考一回程,级别重重,再教来来。桃李芬芳遍处开,得意门生,荣誉双抬。何时母校再相逢,忆想曾经,已化尘埃。

《卜算子》-无名氏

为国育人才,不忌艰辛苦。三尺吟台长相伴,已把终身许。桃李芬芳遍天下,勿忘恩师辅。

三、关于教师的古诗四句

《酬问师》

唐·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七绝·师恩难忘》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远师》

唐·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四、咏教师诗词

一,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辛勤园丁作,

桃李盛开满人间。

二,《赠师》

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令人叫绝。

五、赞美老师的诗6首

老师的眼睛,像夜晚的月亮,

我们是一颗颗星星,

在老师的微笑里,

闪烁闪烁。

老师的眼睛,像一望无际的海洋。

我们是一条条小鱼,

在老师的怀抱里,

快乐的游来游去。

老师的眼睛,像蓝色的天空。

我们是一朵一朵白云。

在她的注视下,

自由的飘来飘去,

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

能照亮我们的心灵。

【篇二:《流泪的红烛》】

红烛啊,我深知你的痛苦

心中流出来的

是殷红殷红的血滴

也许,你温暖了别人

自己却独守凄风冷雨

也许,你点亮了黑夜

自己却被人遗忘在

阳光灿烂的日子

红烛啊,你为燃烧而生

无怨无悔,无声无息

在人们的欢乐中

体现着,生命的价值

你的崇高就在于

流着热泪,忠贞不渝

你的伟大就在于

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

【篇三:《最美丽的眼睛》】

啊老师的眼睛

那是最美丽的眼睛

像太阳

每一束光芒

都散发无限的热量

老师的眼睛

那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她在无声中

讲述了很多很多

像天上的星星

让我们向往

【篇四:《老师颂》】

当我们把今天用信念埋葬了

我们的明天是否能够破茧成蝶

让梦想在未来淡蓝色的时空里

自在翩跹,就是这样的思潮

和简单的守望催促着我裂变

改变,然后是更深的沉迷和奋斗

今生,我的青春属于这一方天地

今生,我的歌谣属于这样的调调

今生就这样过去,心中的火焰正在燃烧

燃烧,然后成为灰烬,直至成为落红

滋润万亩苗圃,开出新生的花蕾

【篇五:《老师真美》】

老师的眼睛真美,

走路时我摔倒了,

老师用眼睛对我一笑,

我就不疼了。

老师的眼睛真亮,

提问时,我害怕了,

老师用眼睛鼓励我,

我就勇敢的回答。老师的眼睛真大,全班的小朋友都装在里面。

谁的辫子散了,

谁的扣子掉了,

谁的鞋子穿反了,

老师的眼睛都知道。

【篇六:《会说话的眼睛》】

像梦中的花朵

让我们回味

老师的眼睛

那是会说话的眼睛

他告诉我们

自信自强

她告诉我们

宽容友善

她告诉我们

热爱生活

她告诉我们

珍惜现在

老师的眼睛

那是会说话的眼睛

六、教师诗句古诗

以下是一些描述教师的古诗句: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增广贤文·上集》)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白居易)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韩愈)

圣人无常师(《师说》韩愈)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