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知识)

一、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

1.家庭装修时,在地板和墙面上加装固定件,增强房屋结构的稳定性。

2.在地震发生时,尽可能保持冷静,迅速找到避难所避险。

3.家中应备有应急灯、食品、水等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4.家中装修时,应选择抗震等级高的材料和建筑设计方案。

5.遇到地震时,室内家具应尽量避免挂载重物,以免发生危险。

6.应经常检查家中电线、燃气管道等设施是否正常,以防灾害发生。

7.在地震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乘坐电梯,选择楼梯逃离。

8.应学会正确的自救逃生技巧,熟悉急救方法。

9.在地震发生时,应尽量避免涉水逃离,以防被卷入水中。

10.家庭应定期参加防震减灾知识培训课程,提升自身应对灾害的能力。

二、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知识

?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

地震自救防护

01假如你在房间里

千万别钻床底下: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悬挂物: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悬挂物落下砸伤及电源线着火引发的次生灾害。

02假如你在汽车里

千万别躲在车里:汽车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不堪一击。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此时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然后立即下车抱头蹲在车边。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如果地震时你正坐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那么只好就地取材,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03假如你在公共场所

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能否逃离,一切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震后,公共场所一面漆黑,惊恐的嚎叫声四处而起。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躲在近处的大柱子旁边:与其乱冲乱撞,不如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火灾自救防护

一、不要惊慌,判断火势

突然遇到火灾,先要判断火势大小和起火方式,如果火势不大,不是电起火或者油锅起火,可以迅速找水泼灭,如果身旁有消防器材,要学会利用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如果火势较大,则不能硬闯,要学会判断自己处于危险地点还是暂时安全的地方。

二、这些逃生技能要牢记

如果身上已经起火,要迅速躺在地上打滚,消灭身上的火源;

用身边的面积较大能够遮掩全身的如毛毯、被子披在身上,用毛巾、口罩等打湿掩住口鼻,因为火灾发生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吸入过多会容易昏晕;

穿越没有明火的浓烟雾时,也不能大意,同样要掩住口鼻,身体尽量压低,向前跑;

在准备打开门前需要摸一下门把手,看是否已经很烫手,如果很烫手,则表示外面火势很大,这时候不能强行开启,可能会引火进来;

在发生火灾时,要走消防通道,不要乘电梯;

三、不同类型火灾时的不同应对措施

在油锅起火时,不能直接往里加水,这样会使火势更大,要拿锅盖迅速盖上,进行物理隔绝;

发生电起火时,也不能直接泼水,要迅速把总的电闸拉下来,切断电源后,才能泼水熄灭,但是如果是电视机玻璃屏,也不能直接泼水,可能因为温度的突然降低,显像管发生爆炸,可能被扎伤;同时电器里如果有剩余电流,可能还会引发触电。

洪涝自救防护

洪水

逃生时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失措而走错路。切忌攀爬电杆铁塔等柱体,远离倾斜的杆和断头下垂电线等,防止触电。

如果已经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找机会逃生。

山洪

按照预先设计的路线撤离,之前如果没有撤退路线,就尽量选择往两侧高地逃生。冷静判断环境,不要沿着洪道方向逃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不轻易涉水过河。

当被山洪围困时,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寻求紧急救援。

内涝

就近选择高地、楼顶等避险场所,来不及转移时可向高处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身处在郊区找不到较高建筑物时,尽量向高处移动。

准备哨子、手电、收音机、救生衣等防范用品,哨子是求救时的重要工具,手电可以在晚上安全撤离时使用,救生衣可防止溺水。

雷电自救防护

自救常识

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三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的金属饰品和发夹、项链等。

室内注意事项

紧闭门窗,防止球形雷电侵入室内。

任何跟金属相关的东西都不要碰。雷雨天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都是容易引雷的物体。

雷雨天尽量不看电视开电脑和打固话。

室外注意事项

雷雨天气来临时应当立即停止户外活动,游泳钓鱼等水上运动更要停止,同时注意不要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水面或水陆交界处。如遇雷雨天气外出,最好穿胶鞋披雨衣,可起到对雷电的绝缘作用。野外孤立无防雷装置的棚屋、凉亭等建筑物是大忌。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1.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通过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人们能够了解到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危害性,并了解到在遇到不同紧急情况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减少灾害风险和损失。合理利用防灾减灾知识,可以通过预警、预防、应对等手段,尽量减少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带来的危害,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3.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防灾减灾知识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社会中一些重要设施受到威胁时,如水电等基础设施遭受到损坏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而通过防范措施和抢险救援等手段,可以及时恢复系统运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综上所述,掌握防灾减灾知识不仅有利于个人安全,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添置稳定的必要条件。

防灾减灾内容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三、防震减灾的小知识有哪些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1.当人们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应急措施。在来不及逃出房屋的情况下,住平房的人可就近躲避在坚固的写字台下、炕沿下、床板下等。

2.住楼房的人应尽快从大房间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当来不及逃离大房间时,应躲在内墙墙角下、家具与门框附近等处,并保护头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楼房的外墙角,以防外墙震裂倒塌而跌出墙外。不可躲在阳台上、窗户旁与拥在楼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楼以防摔伤。

3.当主震约在20秒钟过去后,要立即撤出房间,以防接着而来的余震造成伤害。住高层楼房的人不可乘电梯逃离。为防地震造成停电和火灾,可沿楼梯撤出。逃出室外或己在室外的人应保护头部,以防止被瓦砾等物砸伤,并迅速往广场、操场、公园等空旷安全处疏散,要躲开狭窄街道、高楼、影壁、女儿墙、烟囱、桥梁、高压线、变压器、河堤,水坝等危险地段。

4.若地震时在立交桥上,司机和乘客应迅速步行下桥躲避;若地震时正在车间、影剧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若时间允许可依次迅速撤离;在来不及时,可就近躲在车床下、桌子下、舞台下、椅子下、柜台两侧等处。大地震后还有多次余震,此时不能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倒塌的建筑物如发主火灾应迅速扑灭,以救出被困往其中幸存的人。

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应尽可能加固自己同围的支撑物,并用连续有规律的敲击声和呼喊声求救。

大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

井水忽高又忽低,变色变味冒气泡。果树提前把花开,植物反季发芽早。骡马牛驴不进圈,狗上房屋狂吠嚎。老鼠蛇子和家兔,纷纷出洞向外逃。鸟不进窝鹅鸭飞,家养金鱼上下跳。地声地光很怪异,这是它们来预报。

地震来临如何避震:

1.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行驶的电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在户外避震时,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4.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四、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

1.预防地震:了解地震预警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避免在地震时站在窗户或危险的位置。

2.防火安全:保持火源远离易燃物,遵循安全用电标准,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确保通道畅通。

3.洪水防范:了解当地的洪水灾害风险,定期清理排水管道,制定应急预案,避免在洪水期间行动。

4.预防自然灾害:保持环境卫生,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尤其是在山区和海滨地区。

5.按照规定处置危险品:严格遵守危险品使用规定,避免危险品泄漏,及时处理危险品事故。

五、防震减灾知识

震减灾知识对于我们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以下是一些防震减灾知识资料:

1.建筑设计方面: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强,承受地震破坏的风险就越低。在建设房屋、桥梁等建筑物时,应当考虑到强震可能带来的影响,采取合理的设计和建造标准,比如加固墙体、设置抗震支撑等等。

2.家庭防震减灾:家庭门窗和墙体应该及时加固,在发生地震时迅速进行躲避。在家中进行活动时,要避免安装过于沉重或高处放置过于松散的物品,以免发生意外。

3.应急措施:在发生地震时,应该选择稳定的地点避险,如桌子下、墙角等。如果需要撤离,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并且尽量选择没有电线、树木等危险物的地方行走。

4.野外露营:野外露营时,必须选择位置并且搭好能抵御震动的帐篷,同时也要细心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发生灾害。

六、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1.地震:在地震来临时,应选择开阔地带躲避,避免躲在室内或高楼建筑物下。如果在室内,应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避免站在窗户旁边或墙角。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离开危险区域,避免使用电梯和汽车。

2.暴雨:在暴雨来临时,应尽量避免前往山区、河谷和低洼地带。如果在室外,应躲避在坚固的建筑物下或树荫下,避免躲在单薄的帐篷和树下。在出行前,应查看天气预报和路况,避免行驶在被淹水的道路上。

3.台风:在台风来临尽量呆在室内,关闭门窗和窗帘,确保安全。在室外,应避免躲在广告牌、电线杆和树下等易受风吹的地方。如果需要出行,应注意避开危险区域和灾害点,遵循当地的防风、防汛和防洪指引。

4.火灾:在火灾发生时,应立即报警并迅速撤离现场。如果被困在室内,应尽可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靠近窗户或向阳台喊救命。如果能够获救,应尽快离开火场,避免重新进入。

5.污染事故:在污染事故发生时,应根据现场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果在事故现场,应立即离开危险区域,并遵循当地的指引和救援调度。在处理污染物时,应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和器材,避免直接接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