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①,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②。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都门:指京都汴京城门。②凝噎:哽咽。
【译文】
秋蝉声声哀婉凄切,傍晚在送别的长亭,一场大雨刚刚停歇。在都城的帐幕里我们无心饮酒,难舍难分之际艄公催着要开船启程,紧拉着手泪眼相看,竟然说不出话只有哽咽。可怜我这一去千里烟波茫茫,暮霭沉沉的南天一片空阔。
从古以来多情人就哀伤离别,更何况是在冷落萧瑟的清秋时节。今夜酒醒后船会行到何处?杨柳岸边,晨风料峭,天挂残月。这一去怕是要终年不归,离开你任什么良辰美景都是虚设。唉,纵然有千万种似水柔情,又能向何人诉说。
二、雨霖铃寒蝉凄切古诗讲解
原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三、雨霖铃的全文赏析
赏析
《雨霖铃》为柳永从京城开封离开,准备前往南方上任新职时,相知女子在京城道外为他搭帐设席饯别。天生多情的词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阕堪称其词的代表佳作。
全词主写离别不舍。上片依次描述离别当下周围的场面情景,以及两人的动作情态,词人掌握所有细部情节,宛如一出连续剧的文字演出,最末“暮霭沉沉”也意味着对未来前途的茫茫。下片则接承上片,词人甫与心上人分别,情思不免澎湃激动,省悟人生最悲伤的,莫过多情人的离别,且想像自己醉酒醒来,兰舟临靠杨柳岸,晓风吹拂,月也即将落下,从今而后,任何良辰美景,对他已毫无意义,因为潜伏内心的款款深情,自今宵一别,再也无人表诉。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所以被后人推为千古佳句,在于作者点染出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仿佛置身一处凄清冷落的意象空间,使人与他一同感受离别的沉重悲苦,以及孑然一身的孤独。
原文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深秋的蝉声,对着傍晚的长亭,叫得凄凉急促,急骤的阵雨刚刚才停。在这京城门外设帐饯行,却毫无情绪,想要多留恋一会儿,船已赶着出发。两人的手紧紧握着,满眼泪水相对望,竟一句话都说不出,全部哽咽在喉中。想着这次远去,沿着滔滔千里江水,直到那暮晚云气弥漫的南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悲伤,更何况还在如此凄冷的深秋时节。今晚酒醒之后,不知我人到了哪里,也许是种满杨柳的岸边,那里有不停吹来破晓前的冷风,以及即将落下的月亮。如今一别,可能漫长数年,就算遇到良辰美景,对我也形同虚设。纵使我心中再有千种风流情意,又可以向谁诉说?
四、雨霖铃柳永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词。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五、柳永雨霖铃深度解析
解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3]
六、柳永诗词赏析
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4]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