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合为时而作的读音
文章合为时而作,读音wénzhānghéwéishíérzuò
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响亮地提出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三、知行合一繁体
知行合一的繁体是:知行合一
合[hé]
1.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2.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3.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4.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5.总共,全:合家欢乐。
6.计,折算:合多少钱。
7.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四、新乐府运动和古文运动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寄唐生》、《伤唐衢》、《读张藉古乐府》等诗文中,元稹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序》、《乐府古题序》等诗序中,阐述了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所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明确提出了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所谓“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与元九书》),“风雅比兴外,未尝着空文”(《读张藉古乐府》),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谕作用;所谓“惟歌生民病”(《寄唐生》),“但伤民病痛”(《伤唐衢》),“讽兴当时之事”(《乐府古题序》),反对“嘲风雪、弄花草”(《与元九书》),是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弊端。所谓“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新乐府序》),“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则是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直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这些诗歌理论,一反大历以来逐渐抬头的逃避现实的诗风,发扬了《诗经》、汉魏乐府和杜甫以来的优良的诗歌传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古文运动: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或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它还在继续流行。
宋初,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真宗朝和仁宗初年,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西□派”,追求声律骈丽的形式主义思潮,席卷了当时文坛。到石介诸人出来,才给延续百年之久的淫靡文风以有力打击。石介著《怪说》,猛烈抨击“杨亿之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并在《上范思远书》中呼吁“二三同志,极力排斥之,不使害于道”,矢志“学为文,必本仁义”,宁死不作淫靡文章。但石介的创作,成就并不大。宋代的古文复兴,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五、拼合的同义词
同义词:拼凑。
例句
1、辜正坤认为中西建筑应“拼合”而非“融合”,这样才能保留中国特色。
2、当你对拼合的合适程度满意之后,在榫头和榫槽上都涂上胶水,将榫卯拼接起来并用夹钳夹好直到胶水固化。
3、注意配置固定装置的拼合楔形闸板。
4、注意力并不是一种官能,相反,我认为它比那些拼合在一起的所谓的各种官能要有价值的多,没有了注意力,所有的天赋和价值都失去了意义。
字义分解
拼读音:pīn
[pīn]
1.连合,凑合:拼凑。拼音。拼接。拼写。七拼八凑。
2.不顾一切地奋斗,豁出去:拼力。拼刺。拼搏。
合读音:hé,gě
[hé]
1.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2.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3.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4.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5.总共,全:合家欢乐。
6.计,折算:合多少钱。
7.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是白居易在《___》一文中提出来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出自他的《与元九书》中:“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
“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