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防灾减灾日为哪一天)

一、防灾减灾日为哪一天

防灾减灾日是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2021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二、10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

10月12日不是防灾减灾日。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三、防震减灾日是哪一天

2008年5月12日下午2多钟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纪念在地震中伤亡的人员,国家把每年的5月12日确定为防震减灾日。这充分说明国家对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同时也希望我们大家要养成安全意识,坚决杜绝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四、防震减灾日

一、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时间是每年的5月12日。

二、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于2009年,是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国民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全国防灾减灾日起源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时间是每年的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的背景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一场破坏力巨大的地震,512汶川地震造成了非常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这一天值得牢记。

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并从2009年5月12日开始实行,并且每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都不一样。2021年是中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五、世界减灾日

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六、世界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5月12日

2021年5月12号是中国防灾减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