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的故事(螳螂捕蝉寓言故事原文)

一、螳螂捕蝉寓言故事原文

【原文】

吴王欲伐⑦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⑧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⑤也;黄雀延颈⑥,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刘向《说苑·正谏》)

【出处】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举着草叶遮蔽自己,翳,掩盖)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释义】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形容行事仅顾前而不顾后。或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常用此语。

二、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起因: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

“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

经过:吴王的侍从中有一位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眼看国家灭亡。这位年轻人在后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就这样,一连等了三个早晨,终于看到吴王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那位年轻人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年轻人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

“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

“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

“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年轻人说道:

“我刚才看到一只蝉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在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

结果:终于,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跟这个成语有关的寓言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

“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你究竟在看什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我们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通盘谋划,不能顾此失彼。我们为人处事时要近忧远虑,居安思危

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是一则来源于寓关典故最早见于《庄子·山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义是螳螂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想吃它,后比喻为了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人跟着算计他;

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整个故事概括成什么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整个故事概括成成语:前车之鉴。成语:前车之鉴,[qiánchēzhījiàn],【解释】: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六、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少年是怎样劝说吴王的

因为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没有人敢违抗,所以只有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使他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此时,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轻,谏必无用,徒遭横死。惟日怀弹弓,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吴王问之,对曰:“后园有树,上有蝉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王听后,甚觉有理,乃不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