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行组织者属于什么理论
教育心理学理论。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伯尔针对有意义学习内部条件中的认知维度的。具体指学习新知识材料时呈现一种起组织作用的、概括抽象化程度较高的材料,把新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组织要想学习的材料。
二、先行组织者策略与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关系
两者并无直接关系。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所呈现出的引导材料,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这是有认知主义学派的奥苏贝尔在有意义学习中提出的。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先行组织者策略精神实质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教学策略,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作用: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以促进类属性的学习。即通过呈现组织者,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起一道知识之桥,使他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组织者不仅可以是先行的,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组织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目的是为了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类属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其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四、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分析学生现有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现有的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3.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知识和技能,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包括教学材料、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
4.实施教学活动:根据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包括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
5.提供反馈和评价:及时提供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以便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6.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7.总结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五、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举例说明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的教学策略有随即进入式策略、抛锚式策略、先等组织者策略、支架式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先于学习材料之前呈现一个引导性材料,用它们来帮助学习者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
六、先行组织策略名词解释
先行组织策略在于为在它后面呈现的学习材料提供观念构架,使那些更加明细的和分化的材料得以稳固地结合和保持。
另一种功能就是增加学习的材料和认知结构中的类似的或者表面上矛盾的那些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
由于它有效地掌握和控制了认知结构的变量,改进了教材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所以对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有重要作用。
先行组织策略的条件:
1.教师起呈现者、教授者和解释者的作用;
2.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教师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概念和原理;
3.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4.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观念和信息;
5.个人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决定新学习材料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够很好地获得和保持的最重要因素;
6.学习材料必须加以组织以便于同化;
7.需要预先准备先行组织者。